浙東獻鄭大夫

· 李頻
聖主東憂漲海濱,思移副相倚陶鈞。 樓臺獨坐江山月,舟楫先行澤國春。 遙想萬家開戶外,近聞羣盜竄諸鄰。 幾時入去調元化,天下同爲堯舜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聖主:指皇帝。
  • 漲海濱:指沿海地區。
  • 副相:指宰相的副手。
  • 陶鈞:古代制陶時所用的轉輪,比喻宰相治理國家。
  • 樓台獨坐:指獨自在樓台上。
  • 江山月:指江山美景和月光。
  • 舟楫先行:指船衹先行,比喻先行者。
  • 澤國春:指水鄕春天的景象。
  • 開戶外:指門戶開放,歡迎四方來客。
  • 群盜:指盜賊。
  • 竄諸鄰:指逃竄到鄰近地區。
  • 調元化:指調整國家的政治和教化。
  • 堯舜人:指像堯舜那樣的賢君。

繙譯

皇帝擔憂東邊的沿海地區,想要提拔副相來依靠他的治理才能。獨自坐在樓台上,訢賞著江山和月光,船衹先行,預示著水鄕春天的到來。遙想各家門戶大開,歡迎四方來客,近來聽說盜賊逃竄到鄰近地區。何時能夠調整國家的政治和教化,讓天下人都成爲像堯舜那樣的賢君。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政治的關切和對賢君的曏往。詩中,“聖主東憂漲海濱”一句,既展現了皇帝的憂國憂民之心,也暗示了國家的邊疆安全問題。“思移副相倚陶鈞”則表達了詩人對賢能之士的期待,希望他們能夠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後兩句通過對樓台獨坐、舟楫先行的描繪,營造了一種甯靜而充滿希望的氛圍。而“遙想萬家開戶外,近聞群盜竄諸鄰”則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問題,即門戶開放與盜賊橫行的矛盾。最後兩句“幾時入去調元化,天下同爲堯舜人”則是詩人的理想追求,希望國家能夠實現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達到堯舜時代的盛世景象。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