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同年翰林從叔舍人知制誥

· 李頻
仙禁何人躡近蹤,孔門先選得真龍。 別居雲路拋三省,專掌天書在九重。 五色毫揮成渙汗,百寮班下獨從容。 芳年貴盛誰爲比,郁郁青青嶽頂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仙禁:指皇宮,因其神秘、尊貴,故稱。
  • 躡近蹤:追隨、接近。
  • 孔門:指孔子門下,比喻學問高深的地方。
  • 真龍:指皇帝,也比喻傑出的人才。
  • 雲路:比喻仕途或高位。
  •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古代中央政府的三個重要部門。
  • 專掌:專門負責。
  • 天書:指皇帝的詔令或重要的文書。
  • 九重:指皇宮,也指朝廷的最高層。
  • 五色毫:五彩的筆,指書寫詔令的筆。
  • 渙汗:比喻皇帝的命令,如汗出而不返,不可更改。
  • 百寮:指百官。
  • 班下:指在朝堂上排列。
  • 從容:鎮定自若。
  • 鬱鬱青青:形容植物茂盛,生機勃勃。
  • 嶽頂松:高山上的松樹,比喻高潔、堅靭。

繙譯

有誰能夠接近皇宮的神秘蹤跡,孔門之中首先選拔出了真正的人才。 離開普通的路途,拋卻了三省的繁忙,專門負責皇帝的重要文書。 五彩的筆揮灑出不可更改的命令,百官在朝堂上排列,你卻能鎮定自若。 在美好的年華裡,你的尊貴和盛名無人能比,就像高山之巔那鬱鬱蔥蔥的松樹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一位同年翰林從叔捨人知制誥的才華和地位。詩中,“仙禁”、“孔門”、“真龍”等詞語描繪了這位人物的高貴出身和卓越才能,而“雲路”、“三省”、“天書”則突出了他的仕途順利和重要職責。後兩句通過“五色毫”、“渙汗”、“百寮班下獨從容”等形象,展現了他在朝堂上的權威和從容不迫的風度。結尾以“鬱鬱青青嶽頂松”作比,既贊美了他的青春年華,又象征了他的高潔品格和堅靭精神。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這位同年才俊的深深敬仰。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