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公主還宮

· 李頻
天驕發使犯邊塵,漢將推功遂奪親。 離亂應無初去貌,死生難有卻回身。 禁花半老曾攀樹,宮女多非舊識人。 重上鳳樓追故事,幾多愁思向青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驕:指北方遊牧民族,這裏特指匈奴。
  • 發使:派遣使者。
  • 犯邊塵:侵犯邊境,引起戰亂。
  • 漢將:漢朝的將領。
  • 推功:推舉功勞。
  • 奪親:指公主被嫁到異族,這裏指太和公主被嫁到匈奴。
  • 離亂:離別和戰亂。
  • 初去貌:最初離開時的樣子。
  • 死生難有卻回身:生死之間難得有機會回頭。
  • 禁花:宮中的花,比喻宮女。
  • 半老:年紀已大。
  • 曾攀樹:曾經攀爬過的樹,比喻過去的記憶。
  • 宮女多非舊識人:宮中的女子大多不再是以前認識的人。
  • 重上鳳樓:再次登上鳳樓,鳳樓是宮中的高樓。
  • 追故事:回憶往事。
  • 幾多愁思向青春:多少憂愁思緒都指向逝去的青春。

翻譯

北方遊牧民族派遣使者侵犯邊境,漢朝將領推舉功勞,最終奪回了被嫁到匈奴的太和公主。經歷了離別和戰亂,公主應該不再是當初離開時的模樣,生死之間難得有機會回頭。宮中的花已經半老,公主曾攀爬過的樹依舊,但宮中的女子大多不再是以前認識的人。再次登上鳳樓回憶往事,多少憂愁思緒都指向逝去的青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太和公主從匈奴歸來的情景,通過對比公主離宮時的青春與歸來後的滄桑,表達了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哀愁。詩中「離亂應無初去貌,死生難有卻回身」深刻反映了公主經歷的艱難與不易,而「禁花半老曾攀樹,宮女多非舊識人」則進一步以宮中景物的變遷來象徵公主內心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歷史人物命運的深刻反思。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