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笛

· 杜甫
清商欲盡奏,奏苦血沾衣。 他日傷心極,徵人白骨歸。 相逢恐恨過,故作發聲微。 不見秋雲動,悲風稍稍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這裏指秋天的音樂,因爲秋天被認爲是商音的季節。
  • 欲盡奏:想要奏完所有的曲子。
  • 奏苦:演奏得非常悲苦。
  • 血沾衣:形容極度悲傷,以至於眼淚如同血一般。
  • 他日:往日,過去的日子。
  • 徵人:出征的士兵。
  • 白骨歸:指戰死沙場的士兵的遺骸被運回。
  • 相逢恐恨過:擔心相逢時會因爲過去的悲傷而更加痛苦。
  • 發聲微:聲音微弱。
  • 秋雲動:秋天的雲彩移動。
  • 悲風:悲傷的風。
  • 稍稍飛:輕輕地吹動。

翻譯

秋天的音樂我想要奏完,但演奏得如此悲苦,以至於淚水如血沾溼了衣襟。 回憶往昔,當悲傷至極,那些出征的士兵,他們的白骨被運回家鄉。 擔心相逢時會因過去的悲傷而更加痛苦,所以我故意讓聲音變得微弱。 不見秋天的雲彩移動,只有悲傷的風輕輕地吹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秋天的音樂和悲傷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爭和死亡的深切哀悼。詩中「清商欲盡奏,奏苦血沾衣」描繪了音樂的悲苦,以及由此引發的極度悲傷。後文通過「徵人白骨歸」進一步強化了戰爭的殘酷和士兵的犧牲。詩的結尾以秋雲和悲風爲背景,增添了一種淒涼和哀傷的氛圍,使讀者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深切悲痛和對和平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