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松滋江亭

· 杜甫
沙帽隨鷗鳥,扁舟系此亭。 江湖深更白,松竹遠微青。 一柱全應近,高唐莫再經。 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停泊。
  • 鬆滋:地名,今湖北省鬆滋市。
  • 沙帽:古代士人常戴的一種帽子,這裏指詩人自己。
  • 扁舟:小船。
  • 江湖:指江河湖泊。
  • 松竹:松樹和竹子,常用來象徵高潔。
  • 一柱:指天柱,古代傳說中支撐天的柱子。
  • 高唐:指神話中的仙境。
  • 南極:指南方的極遠之地。
  • 老人星:即南極星,古人認爲見到老人星是吉兆。

翻譯

我戴着沙帽,隨着鷗鳥的飛翔,將小船系在這座江亭旁。 江水湖泊顯得更加深邃潔白,松樹和竹子在遠處隱約透出青色。 傳說中的天柱應該就在附近,但我不想再次經過那高唐仙境。 今晚我寧願在南極之外,甘願做一顆老人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杜甫在鬆滋江亭的寧靜景象,通過「沙帽隨鷗鳥」和「扁舟系此亭」表達了他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詩中「江湖深更白,松竹遠微青」以色彩對比,展現了江湖的遼闊與松竹的幽靜。後兩句「一柱全應近,高唐莫再經」暗示了詩人對塵世的超然態度,而「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則表達了他寧願遠離塵囂,追求心靈自由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杜甫晚年的超脫與寧靜。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