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曲

錢塘小兒學弄潮,硬篙長楫捺復捎。 舵樓一人如鑄鐵,死灰面色晴不搖。 潮頭如山挺船入,檣櫓掀翻船竪立。 忽然滅沒無影蹤,緩緩浮波眾船集。 潮平浪滑逐沙鷗,歌笑靑山水碧流。 世人歷險應如此,忍耐平夷在後頭。
拼音

譯文

錢塘小兒學著弄潮,拏著竹篙、長楫一會按壓、一會拂掠。 掌舵人如同鐵鑄一般紋絲不動,臉上如死灰般沒有表情。 潮水涌來像山一樣衝嚮小船,把檣櫓掀翻,小船都竪立起來。 潮水忽然間將這些船卷沒,使得它們無影無蹤,在眾人心驚膽戰之際,潮頭又漸漸緩和了下來,小船們重新顯現、聚攏。 潮水平息波浪和緩,弄潮船輕快地追逐著沙鷗,人們在靑山碧水間歡歌笑語。 人們經歷危險應該像弄潮兒一樣,渡過險關,平坦的道路就在後面。

注釋

篙:撐船的竹竿。 捺:按。 捎:拂掠。 「舵樓一人如鑄鐵,死灰面色晴不搖」句:形容掌舵人精神高度集中。 檣櫓:桅杆和大槳。 「潮平浪滑逐沙鷗,歌笑靑山水碧流」句:吳地風俗水戲完畢,往往喜歡唱歌。蘇軾《瑞鷓鴣·觀潮》記載:「依欲送潮歌底曲?樽前還唱使君詩。」 平夷:安穩。

《弄潮曲》是鄭板橋寫的一首古詩。這首詩與《觀潮行》是姊妹篇。周密《武林舊事》記載了錢塘少年弄潮的驚心動魄的場面:「吳兒善泗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不沾濕,以此夸能。」《弄潮曲》再現了這箇場面。

賞析

全詩一波三折,有聲有色。開頭四句寫篙手和舵手一動一靜兩種姿態,通過描寫潮水來臨時舵手如臨大敵的樣子渲染弄潮的難度。「潮頭如山挺船人,檣櫓掀翻船竪立」剛把潮水的洶涌澎湃和巨大聲勢描寫得驚心動魄。接下來兩句寫弄潮的驚險場面,「忽然」一句一抑,寫盡潮的艱險,然後筆鋒一轉,寫弄潮的勝利。最後兩句發議論,從驚濤駭浪中,詩人想到了人生的坎坷和險惡,「忍耐平夷在後頭」,弄潮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全詩歌頌了堅韌的戰鬬精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曲水:彎曲的水流,這裡指曲水流觴的場所。
  • 三春:指春天的三個月,即孟春、仲春、季春。
  • 弄綵毫:玩弄彩色的毛筆,指文人雅士的詩文活動。
  • 樟亭:亭名,可能位於樟樹旁。
  • 觀濤:觀賞波濤,特指觀賞錢塘江的潮水。
  • 金罍:古代盛酒的器具,形狀像壺。
  • 烏程酒:古代名酒,産於烏程(今浙江湖州)。
  • 鶴舫:裝飾有鶴圖案的船。
  • 蟹螯:螃蟹的大鉗子,常用來指代螃蟹。

繙譯

春天的曲水邊,我們三次聚會,玩弄著彩色的毛筆,創作詩文。 八月的樟亭,再次觀賞壯觀的潮水。 金罍中的烏程酒,讓我多次陶醉。 在裝飾有鶴的船上,我悠閑地吟詩,手中把玩著螃蟹的大鉗子。

賞析

這首作品廻憶了江南的舊遊時光,通過描繪春天的詩文活動和鞦天的觀潮景象,展現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詩中“曲水三春弄綵毫”和“樟亭八月又觀濤”兩句,既表現了時間的流轉,又躰現了江南四季的美景。後兩句“金罍幾醉烏程酒,鶴舫閑吟把蟹螯”則進一步以酒和蟹爲媒介,傳達出詩人對往昔歡樂時光的懷唸和畱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江南美好生活的曏往和廻憶。

羊士諤

羊士諤

唐河南洛陽人,字諫卿。德宗貞元元年進士。順宗時累遷宣歙巡官,爲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憲宗元和初擢爲監察御史。坐誣論李吉甫,出爲資州刺史。工詩,以典重稱。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