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

· 杜甫
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 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 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江月:江麪上的月光。
  • 思殺人:非常想唸,思緒萬千。
  • 長作客:長期在外漂泊。
  • 一沾巾:淚水沾溼了巾帕,形容悲傷。
  • 玉露:指晶瑩的露水。
  • :圍繞,聚集。
  • 清影:清晰的影子。
  • 銀河:天河,夜空中明亮的光帶。
  • :隱沒,看不見。
  • 半輪:半圓形的月亮。
  • 挑錦字:挑燈寫字,錦字指華美的文字。
  • 滅燭:熄滅蠟燭。
  • 翠眉嚬:翠眉指女子美麗的眉毛,嚬是皺眉的意思,形容憂愁。

繙譯

江麪上的月光比水還要明亮,站在高樓上,我的思緒萬千,幾乎要殺死我。 我長期在天邊漂泊,如今老去,不禁淚溼巾帕。 晶瑩的露水圍繞著清晰的月影,銀河隱沒了半輪明月。 不知是誰家在挑燈寫字,熄滅了蠟燭,美麗的女子皺起了眉頭,顯得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江邊高樓上對月思鄕的深情。詩中,“江月光於水”一句,以光比水,形象地描繪了月光的明亮。後文通過“思殺人”、“一沾巾”等詞語,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深切思唸和漂泊在外的無奈與悲傷。詩的最後兩句,通過描繪挑燈寫字和女子皺眉的情景,增添了詩的意境和情感深度,使讀者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哀愁。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