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新津北橋樓

· 杜甫
望極春城上,開筵近鳥巢。 白花檐外朵,青柳檻前梢。 池水觀爲政,廚煙覺遠庖。 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望極:極目遠望。
  • 開筵:擺設宴席。
  • 近鳥巢:形容樓的位置靠近鳥的巢穴。
  • 白花:指白色的花朵。
  • 檐外朵:屋檐外的花朵。
  • 青柳:綠色的柳樹。
  • 檻前梢:窗戶前的柳枝。
  • 池水觀爲政:通過觀察池水來比喻治理國家。
  • 廚煙覺遠庖:看到廚房的煙,感覺遠離了廚房,比喻遠離塵囂。
  • 西川:指四川西部。
  • 供客眼:供人觀賞。
  • 此江郊:這條江邊的郊外。

翻譯

站在春城的高樓上,極目遠望,宴席擺設得如此靠近鳥巢。 屋檐外盛開着白色的花朵,窗戶前的柳枝青翠欲滴。 通過觀察池水來思考治理之道,看到廚房的煙,感覺自己遠離了塵囂。 四川西部的美景供人觀賞,但這裏江邊的郊外景色最爲迷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新津北橋樓上的所見所感。詩中,「望極春城上」一句即展現了詩人高遠的視角和開闊的胸懷。通過「白花檐外朵,青柳檻前梢」的細膩描寫,詩人傳達出春天的生機與美好。後兩句「池水觀爲政,廚煙覺遠庖」則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詩人對治理之道的思考和對塵世的超脫。最後,詩人讚美了江郊的美景,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