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蟬寄朐山孫明府

忽聽新蟬發,客情其奈何。 西風起槐柳,故國阻煙波。 壟笛悲猶少,巴猿恨未多。 不知陶靖節,還動此心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朐山:地名,今江囌省連雲港市西南。
  • 孫明府:指孫姓的縣令。
  • 新蟬:初夏的蟬。
  • 客情:旅人的心情。
  • 奈何:如何,怎麽辦。
  • 槐柳:槐樹和柳樹,泛指樹木。
  • 故國:故鄕。
  • 阻菸波:被菸霧和波濤所阻隔,指難以廻去。
  • 壟笛:田間吹奏的笛聲。
  • 巴猿:巴地的猿猴,常用來形容哀怨的猿聲。
  • 陶靖節:即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士、詩人。

繙譯

忽然聽到初夏的蟬聲,作爲旅人的我心情該如何是好。 西風吹動著槐樹和柳樹,故鄕被菸霧和波濤所阻隔,難以廻去。 田間的笛聲雖然悲傷,但還不夠深切;巴地的猿聲雖然哀怨,但還不夠多。 不知道像陶淵明那樣的隱士,是否也會因此而動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寫新蟬的鳴叫、西風中的槐柳、阻隔的菸波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深思唸和無法歸去的無奈。詩中“壟笛悲猶少,巴猿恨未多”一句,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悲傷和遺憾。最後提及陶淵明,或許是詩人希望自己能像陶淵明那樣超脫世俗,但內心的情感卻難以平複。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李中

五代時南唐隴西人,字有中。爲淦陽宰。工詩文,有《碧雲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