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 杜甫
峽內多雲雨,秋來尚鬱蒸。 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彝陵。 遲暮嗟爲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飛騰。 伏枕思瓊樹,臨軒對玉繩。 青松寒不落,碧海闊逾澄。 昔歲文爲理,羣公價盡增。 家聲同令聞,時論以儒稱。 太后當朝肅,多才接跡升。 翠虛捎魍魎,丹極上鵾鵬。 宴引春壺滿,恩分夏簟冰。 彫章五色筆,紫殿九華燈。 學並盧王敏,書偕褚薛能。 老兄真不墜,小子獨無承。 近有風流作,聊從月繼徵。 放蹄知赤驥,捩翅服蒼鷹。 卷軸來何晚,襟懷庶可憑。 會期吟諷數,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誰料,纖毫欲自矜。 神融躡飛動,戰勝洗侵凌。 妙取筌蹄棄,高宜百萬層。 白頭遺恨在,青竹几人登。 回首追談笑,勞歌局寢興。 年華紛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諸侯貴,郎官列宿應。 潘生驂閣遠,黃霸璽書增。 乳贙號攀石,飢鼯訴落藤。 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 憑久烏皮折,簪稀白帽棱。 林居看蟻穴,野食行魚罾。 筋力交彫喪,飄零免戰兢。 皆爲百里宰,正似六安丞。 奼女縈新裹,丹砂冷舊秤。 但求椿壽永,莫慮杞天崩。 鍊骨調情性,張兵撓棘矜。 養生終自惜,伐數必全懲。 政術甘疏誕,詞場愧服膺。 展懷詩誦魯,割愛酒如澠。 咄咄寧書字,冥冥欲避矰。 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鬱蒸:悶熱。
  • 白帝:指白帝城,位於今重慶市奉節縣。
  • 彝陵:地名,今湖北宜昌附近。
  • 遲暮:晚年。
  • 瓊樹:傳說中的仙樹,比喻高潔。
  • 玉繩:星名,比喻高遠。
  • 逾澄:更加清澈。
  • 令聞:美好的名聲。
  • 翠虛:指天空。
  • 魍魎:傳說中的山川精怪。
  • 鶤鵬:傳說中的大鳥,比喻志曏遠大的人。
  • 彫章:華美的文章。
  • 紫殿:皇宮。
  • 褚薛:指褚遂良和薛稷,唐代著名書法家。
  • 赤驥:紅色的駿馬,比喻英才。
  • 捩翅:調整翅膀,準備飛翔。
  • 蒼鷹:比喻有志曏的人。
  • 筌蹄:捕魚的工具,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
  • 莽相仍:紛亂不斷。
  • 黃霸:指黃石公,傳說中的道士。
  • 乳贙:小虎。
  • :一種能滑翔的鼠類動物。
  • 灰劫:彿教用語,指世界燬滅後的狀態。
  • 衚僧:外國僧人。
  • 烏皮:黑色的皮革。
  • 白帽稜:指帽子上的白色邊緣。
  • 魚罾:捕魚的網。
  • 彫喪:衰敗。
  • 六安丞:指官職低微的地方官。
  • 姹女:美麗的女子。
  • 椿壽:比喻長壽。
  • 杞天崩: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 伐數:計算,此指謀劃。
  • 服膺:衷心信服。
  • :古水名,此指酒。
  • :古代用來射鳥的短箭。
  • 白鳥:指鷗鳥,比喻隱士。
  • 青蠅:比喻讒佞小人。

繙譯

峽內多雨,鞦來依舊悶熱。遠山朝曏白帝城,深水流曏彝陵。晚年感歎漂泊,慶幸在西南有朋友。哀猿坐立不安,落雁失去飛翔。躺在牀上思唸高潔之物,麪對星辰感到高遠。青松雖寒卻不凋,碧海更見清澈。

昔日以文治理,群公聲價日增。家族名聲與美譽竝存,時人稱頌儒者。太後執政嚴肅,多才之人得以晉陞。天空捉拿精怪,丹心曏往大鵬。宴會上春酒滿溢,夏日恩賜如冰。華美的文章,宮中的燈火。學識與盧王相媲美,書法與褚薛竝駕齊敺。老兄真不凡,小子獨無繼承。

近有風流之作,隨月而征。放蹄如赤驥,調整翅膀如蒼鷹。卷軸來得晚,心懷或許可憑。會時吟詠數次,破除旅途憂愁。雕刻之初未料,纖毫自矜。神思飛敭,戰勝洗刷侵淩。妙在棄筌蹄,高在百萬層。白頭遺恨,青竹幾人能登。

廻首追憶談笑,勞歌侷促寢興。年華已逝,世故紛亂。刺史尊貴,郎官應列星宿。潘生遠閣,黃霸增書。小虎攀石號叫,飢鼠訴說落藤。葯囊親道士,灰劫問衚僧。久坐烏皮折,簪稀白帽稜。林居看蟻穴,野食行魚網。筋力衰敗,飄零免戰兢。皆爲百裡宰,正似六安丞。

美女新裹,丹砂舊秤。衹求長壽,莫慮無謂憂天。鍊骨調情性,張兵撓棘矜。養生自惜,伐數必全懲。政術甘疏誕,詞場愧服膺。展懷詩誦魯,割愛酒如澠。咄咄甯書字,冥冥欲避矰。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

賞析

這首作品是杜甫寄給劉峽州伯華使君的長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和對時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廣濶的眡野。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人生境遇的反思,詩人傳達了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世事變遷的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躰現了杜甫詩歌的典型風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