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悶十二首

· 杜甫
側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宮滿玉壺。 雲壑布衣駘背死,勞生重馬翠眉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側生:側面生長,指荔枝生長在偏僻的地方。
  • 江蒲:江邊的蒲草,比喻荔枝生長的地方偏僻。
  • 丹宮:指皇宮,因宮牆常塗以紅色,故稱。
  • 雲壑:雲霧繚繞的山谷,指隱居的地方。
  • 布衣:平民百姓。
  • 駘背:駝背,形容老態。
  • 勞生:辛苦的生活。
  • 重馬:指運送荔枝的馬匹。
  • 翠眉:美女的代稱,這裏指宮中的妃嬪。

翻譯

荔枝側面生長在野外的岸邊和江邊的蒲草中,不在皇宮中成熟卻裝滿了玉壺。山谷中的平民百姓直到老死都穿着布衣,而辛苦的生活和運送荔枝的馬匹卻只爲滿足宮中美女的需要。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荔枝的生長環境和皇宮中的奢侈生活,以及平民百姓與宮中妃嬪的生活差異,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民生疾苦的深刻關注。詩中「側生野岸及江蒲」與「不熟丹宮滿玉壺」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荔枝的珍貴與皇宮的奢華。而「雲壑布衣駘背死」與「勞生重馬翠眉須」則進一步揭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和百姓的艱辛,體現了杜甫深厚的人文關懷和批判精神。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