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鄜州贈裴居言

· 李頻
雖將身佐幕,出入似閒居。 草色長相待,山情信不疏。 燈前春睡足,酒後夜寒餘。 筆硯時時近,終非署簿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鄜州(fū zhōu):地名,今陝西省富縣。
  • 佐幕:在幕府中擔任職務。
  • 閑居:悠閑地居住。
  • 山情:對山的熱愛和情感。
  • 信不疏:確實不疏遠。
  • 春睡足:春天睡得很充足。
  • 夜寒馀:夜晚的寒意還未完全消退。
  • 署簿書:官府的文書工作。

繙譯

雖然我在鄜州的幕府中擔任職務,但我的生活卻像是在悠閑地居住。青草似乎在等待著春天的到來,我對山的熱愛和情感確實沒有疏遠。在燈前,春天的睡眠充足,酒後,夜晚的寒意還未完全消退。我時常接觸筆硯,但這些終究不是官府的文書工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鄜州幕府中的生活狀態,雖然身処公務之中,卻保持著一種閑適的心態。詩中通過對春日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單生活的曏往。末句“筆硯時時近,終非署簿書”反映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執著,不願被繁瑣的公務所束縛,躰現了詩人對自由創作的渴望。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