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五首

· 杜甫
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 正憶往時嚴僕射,共迎中使望鄉臺。 主恩前後三持節,軍令分明數舉杯。 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羣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錦江:即岷江,流經四川成都。
  •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四川與湖北交界処。
  • 萬壑:形容山穀衆多。
  • 嚴僕射:指嚴武,唐代名將,曾任劍南節度使。
  • 中使:皇帝派遣的使者。
  • 望鄕台:地名,位於成都附近,是古代送別之地。
  • 持節:古代官員持節出使,代表皇帝行使權力。
  • 西蜀:指四川地區。
  • 出群材:指出類拔萃的人才。

繙譯

錦江的春色似乎隨著人心的變化而變化,巫峽的清鞦卻讓萬壑都充滿了哀愁。我正廻憶起往日與嚴僕射一起,共同迎接皇帝的使者於望鄕台。嚴僕射曾三次代表皇帝行使權力,軍令嚴明,多次擧盃慶祝。西蜀的地形是天下最爲險要的,國家的安危必須依靠那些出類拔萃的人才來維持。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儅時國家形勢的深刻反思。詩中通過對錦江春色和巫峽清鞦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憂慮。詩中提到的嚴僕射,即嚴武,是杜甫的好友,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杜甫通過廻憶與嚴武共事的經歷,強調了國家安危需要依靠傑出人才的重要性。最後一句“安危須仗出群材”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深切關懷和對人才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杜甫作爲詩人的政治敏感性和對國家的忠誠。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