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宅三首

· 杜甫
奔峭背赤甲,斷崖當白鹽。 客居愧遷次,春酒漸多添。 花亞欲移竹,鳥窺新捲簾。 衰年不敢恨,勝概欲相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奔峭(bēn qiào):形容山勢險峻,如同奔跑的峭壁。
  • 赤甲:地名,指赤甲山,位於今重慶市奉節縣。
  • 斷崖:陡峭的懸崖。
  • 白鹽:地名,指白鹽山,與赤甲山相對,也位於奉節縣。
  • 遷次:指遷居。
  • 春酒:春天釀製的酒。
  • 花亞:花低垂的樣子。
  • 衰年:老年。
  • 勝概:美好的景象或事物。

翻譯

山勢險峻,背對着赤甲山,陡峭的懸崖正對着白鹽山。 作爲客居之人,對頻繁遷居感到愧疚,春天的酒漸漸多了起來。 花兒低垂,似乎想要移動竹子,鳥兒窺視着新捲起的簾子。 雖然年老,但不敢有所怨恨,只希望美好的景象能夠兼而有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春天遷居新宅時的所見所感。詩中,「奔峭背赤甲,斷崖當白鹽」以壯麗的自然景觀開篇,展現了詩人新居周圍的地理環境。後文通過「春酒漸多添」、「花亞欲移竹」、「鳥窺新捲簾」等細膩的描寫,傳達出詩人對新居生活的期待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儘管年事已高,但詩人並不怨恨,反而希望享受更多的美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