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燕

· 杜甫
旅食驚雙燕,銜泥入此堂。 應同避燥溼,且復過炎涼。 養子風塵際,來時道路長。 今秋天地在,吾亦離殊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旅食:旅途中的食物,這裏指燕子在旅途中的生活。
  • 銜泥:用嘴叼着泥土,燕子築巢的行爲。
  • 燥溼:乾燥和潮溼,指環境的變化。
  • 炎涼:炎熱和寒冷,指氣候的變化。
  • 風塵:比喻旅途的艱辛。
  • 殊方:異鄉,他鄉。

翻譯

在旅途中,我驚訝地看到一對燕子,它們銜着泥土飛入我的堂屋築巢。 它們應該是在躲避乾燥和潮溼的環境,也經歷了炎熱和寒冷的氣候。 在風塵僕僕的旅途中養育着小燕子,來到這裏時,它們的路途一定很長。 如今秋天到來,天地依舊,我也將離開這個異鄉。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燕子的行爲,隱喻了詩人自己的旅途生活和即將離開異鄉的心情。燕子銜泥築巢,象徵着安定和家的溫暖,而詩人卻要離開,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離別的無奈。詩中「應同避燥溼,且復過炎涼」反映了詩人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不易的感慨。最後兩句「今秋天地在,吾亦離殊方」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即將離開異鄉的哀愁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變遷的深刻感受。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