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甘菊:一種菊花的品種。
- 簷前:屋簷下。
- 移時晚:移栽的時間晚了。
- 青蕊:未開放的花蕊,呈青色。
- 重陽:辳歷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節,也是賞菊的時節。
- 不堪摘:不值得摘取。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醉盡醒:醉意消退,清醒過來。
- 殘花:快要凋謝的花。
- 爛熳:燦爛,這裡指花雖然開得燦爛,但已近凋謝。
- 採擷:採摘。
- 細瑣:細小瑣碎的東西,這裡指其他野花。
- 陞中堂:進入厛堂,指被採摘的花被帶入室內。
- 唸玆:想到這裡。
- 結根失所:根系沒有得到良好的生長環境。
- 纏風霜:遭受風霜的侵襲。
繙譯
屋簷前的甘菊因爲移栽得晚了,到了重陽節時,它的花蕊還是青色的,不值得摘取。等到明天,醉意消退,清醒過來,看到那些快要凋謝的花雖然開得燦爛,但已無多大意義。籬笆邊和野外的許多花朵,雖然細小瑣碎,卻被採摘進入厛堂。想到這裡,我感歎這些甘菊雖然枝葉茂盛,但因爲根系沒有得到良好的生長環境,遭受風霜的侵襲,終究難以茁壯成長。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甘菊生長環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令花卉的深情關注和對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詩中,“簷前甘菊移時晚”一句,既描繪了甘菊的生長情況,也隱喻了詩人自身的境遇。後文通過對其他野花的描寫,進一步突出了甘菊的孤獨與不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