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鄭公階下新鬆

· 杜甫
弱質豈自負,移根方爾瞻。 細聲聞玉帳,疏翠近珠簾。 未見紫煙集,虛蒙清露沾。 何當一百丈,欹蓋擁高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弱質:指松樹幼小柔弱的狀態。
  • 自負:自恃,自以爲能。
  • 移根:移植根系。
  • 方爾瞻:才得以被觀賞。
  • 細聲:細微的聲音。
  • 玉帳:華美的帳幕,這裏指宮廷中的帳幕。
  • 疏翠:稀疏的綠色。
  • 珠簾:用珠子串成的簾子,指華貴的裝飾。
  • 紫煙:紫色的雲煙,常用來形容仙境或高遠之地。
  • 虛蒙:朦朧不清的樣子。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何當:何時能夠。
  • 一百丈:極言其高。
  • 欹蓋:傾斜的樹冠。
  • 擁高檐:圍繞着高高的屋檐。

翻譯

這棵松樹雖幼小柔弱,卻不應自恃,只有移植到宮廷中,才得以被人們觀賞。 它細小的聲音能傳入華美的帳幕,稀疏的綠葉靠近珠簾。 雖然還未見到它聚集紫色的雲煙,但已朦朧地感受到清露的滋潤。 何時它能夠長成百丈高,傾斜的樹冠圍繞着高高的屋檐。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棵新松樹在宮廷中的成長,表達了杜甫對松樹堅韌不拔、逐漸成長的讚美。詩中,「弱質豈自負」一句,既是對松樹的描述,也隱含了詩人對松樹未來成長的期待。後文通過對松樹周圍環境的細膩描繪,如「細聲聞玉帳」、「疏翠近珠簾」,展現了松樹在宮廷中的優雅姿態。結尾的「何當一百丈,欹蓋擁高檐」則寄託了詩人對松樹未來壯麗景象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