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本竹觀

樓閣層層冠此山,雕軒朱檻一躋攀。 碑刊古篆龍蛇動,洞接諸天日月閒。 帝子影堂香漠漠,真人丹澗水潺潺。 掃空雙竹今何在,只恐投波去不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雕軒:雕刻精美的軒廊。
  • 朱檻:紅色的欄杆。
  • 躋攀:攀登。
  • 碑刊:刻有文字的石碑。
  • 古篆:古代的篆書字體。
  • 龍蛇動:形容篆書筆畫如龍蛇般生動。
  • 洞接諸天:指山洞與天界相連。
  • 帝子:指天帝之子。
  • 影堂:供奉神像的殿堂。
  • 香漠漠:香菸繚繞的樣子。
  • 真人: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
  • 丹澗:紅色的山澗。
  • 潺潺:水流聲。
  • 掃空:掃除乾淨。
  • 雙竹:指兩株竹子。
  • 投波:投入水中。

翻譯

樓閣層層疊疊,高聳於這座山之上,雕刻精美的軒廊和紅色的欄杆,吸引着人們攀登觀賞。石碑上刻着古老的篆書,筆畫如龍蛇般生動,山洞彷彿與天界相連,日月在其中顯得悠閒。天帝之子的神像殿堂中,香菸繚繞,真人修煉的山澗中,紅色的水流潺潺作響。如今,那些被掃除乾淨的雙竹在哪裏呢?只怕它們已經投入水中,一去不復返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座位於山巔的道觀,通過樓閣、石碑、山洞等元素,展現了道觀的莊嚴與神祕。詩中「碑刊古篆龍蛇動」一句,以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石碑上篆書的靈動之美,而「洞接諸天日月閒」則傳達了山洞與天界相連的神祕感。後兩句通過對帝子影堂和真人丹澗的描繪,進一步渲染了道觀的神聖氛圍。結尾的「掃空雙竹今何在,只恐投波去不還」則透露出一種對過往的懷念與對未來的憂慮,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杜光庭

杜光庭

唐括蒼人,字賓聖,自號東瀛子。喜讀經、史書,工詞章、翰墨之學。懿宗設萬言科選士,不中,遂入天台山爲道士。僖宗奔蜀,光庭始充麟德殿文章應制,後隱居青城山白雲溪。王建據蜀,賜號廣成。有《廣成集》。 ► 23篇诗文

杜光庭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