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仙居觀

往歲真人朝玉皇,四真三代住繁陽。 初開九鼎丹華熟,繼躡五雲天路長。 煙鎖翠嵐迷舊隱,池凝寒鏡貯秋光。 時從白鹿巖前往,應許潛通不死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真人: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
  • 四真三代:指四位真人及其三代弟子。
  • 繁陽:地名,此處指道觀所在地。
  • 九鼎:古代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此處指煉丹的鼎。
  • 丹華:煉丹時產生的精華。
  • 繼躡:繼續追隨。
  • 五雲:五彩雲,常用來比喻仙境。
  • 天路:通往天界的道路。
  • 翠嵐:青綠色的山間霧氣。
  • 舊隱:舊時的隱居之地。
  • 寒鏡:比喻清澈的池水。
  • 秋光:秋天的景色。
  • 白鹿巖:地名,指道士修煉的地方。
  • 不死鄉:指仙境,傳說中長生不老的地方。

翻譯

往年真人朝見玉皇大帝,四位真人及其三代弟子居住在繁陽。 初次開啓九鼎煉丹,丹華成熟,繼續追隨五彩雲,通往天界的道路漫長。 煙霧籠罩着青翠的山嵐,迷失了舊時的隱居之地,池水如寒鏡般清澈,貯藏着秋天的光景。 時常從白鹿巖前經過,應該能夠潛通到那不死之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道士修煉成仙的景象,通過「九鼎丹華」、「五雲天路」等意象展現了仙境的神祕與遙遠。詩中「煙鎖翠嵐」與「池凝寒鏡」的描寫,既表現了自然景色的靜美,又隱喻了修煉者內心的寧靜與超脫。結尾的「不死鄉」則寄託了詩人對長生不老、仙境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道家追求長生久視的理想。

杜光庭

杜光庭

唐括蒼人,字賓聖,自號東瀛子。喜讀經、史書,工詞章、翰墨之學。懿宗設萬言科選士,不中,遂入天台山爲道士。僖宗奔蜀,光庭始充麟德殿文章應制,後隱居青城山白雲溪。王建據蜀,賜號廣成。有《廣成集》。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