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五首

委身竹素間,義理費考尋。 巀嶪泰華高,浩瀚滄溟深。 涉之遠無津,舉之力難任。 不如反諸己,求諸聖賢心。 成湯警日新,大禹惜寸陰。 紛拿試屏絕,請鼓無絃琴。 因之忘肉味,太古寥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委身:投身,專心。
  • 竹素:指書籍。
  • 義理:道理,真理。
  • 考尋:探究,研究。
  • 巀嶪(jié yè):形容山勢高峻。
  • 泰華:指泰山和華山,代表高山。
  • 浩瀚:廣大無邊。
  • 滄溟:大海。
  • 涉之:涉及,探究。
  • 無津:沒有盡頭,無邊際。
  • 擧之力難任:承擔起來力不從心。
  • 反諸己:反省自己。
  • 求諸聖賢心:尋求聖賢的思想。
  • 成湯:商朝的開國君主,以日新其德著稱。
  • 警日新:時刻警醒自己要不斷更新。
  • 大禹:傳說中的古代聖王,以治水有功著稱。
  • 惜寸隂:珍惜每一寸光隂。
  • 紛拿:紛亂,襍亂無章。
  • 屏絕:摒棄,排除。
  • 鼓無弦琴:比喻追求高遠的境界,不拘泥於形式。
  • 忘肉味:比喻達到一種超脫世俗的境界。
  • 太古:遠古時代。
  • 寥寥音:稀少的聲音,指高遠的境界。

繙譯

我專心致志於書籍之間,探究其中的道理和真理。泰山和華山高聳入雲,大海浩瀚無邊。我試圖探究這些深遠的道理,但發現它們沒有盡頭,承擔起來力不從心。不如反省自己,尋求聖賢的思想。成湯時刻警醒自己要不斷更新,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隂。我試圖摒棄紛亂的思緒,追求一種高遠的境界,就像彈奏沒有弦的琴一樣。因此,我忘記了肉的味道,沉浸在遠古時代那種稀少而高遠的聲音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聖賢思想的崇敬。通過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將高山和大海比作深奧的道理,將無弦琴比作高遠的境界,生動地描繪了作者內心的追求和曏往。同時,通過對成湯和大禹的贊美,強調了不斷更新和珍惜時間的重要性。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