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平章

聖君圖治思黃髮,國老除書下紫宸。 身喜圍腰虹玉重,眼明補袞色絲勻。 乞言應笑桓榮陋,濟美誰如鄭武頻? 阿閣近天鳴採鳳,恩波澤物到枯鱗。 錫書每啓金華祕,賜饌時分玉食珍。 出處豈惟關世運? 旬宣何以布皇仁? 門人莫惜狂論事,馭吏何妨醉吐茵。 豈但勳名誇衆口? 太常旗上是三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髮:指年老的人,這裏指有經驗的老臣。
  • 國老:指國家的重臣或老臣。
  • 紫宸:古代帝王的宮殿,這裏指朝廷。
  • 圍腰虹玉:指華貴的腰帶,象徵身份和地位。
  • 補袞:指補綴衣袍,比喻輔佐君王治理國家。
  • 桓榮:東漢時期的官員,以直言敢諫著稱。
  • 鄭武:可能是指鄭國的武公,以賢明著稱。
  • 阿閣:指宮殿的高閣。
  • 枯鱗:比喻困苦無助的人。
  • 錫書:賜予的文書,這裏指皇帝的詔書。
  • 金華祕:指珍貴的文書或知識。
  • 玉食珍:指精美的食物,象徵皇帝的恩賜。
  • 出處:指出仕與隱退,這裏指官員的行爲選擇。
  • 旬宣:指定期巡視,宣揚皇恩。
  • 皇仁:指皇帝的仁德。
  • 門人:指學生或追隨者。
  • 馭吏:指管理官員的人。
  • 吐茵:指醉酒後的失態,這裏比喻不拘小節。
  • 太常旗:指太常寺的旗幟,太常寺是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
  • 三辰:指日、月、星,象徵天命和皇權。

翻譯

聖明的君主圖謀治理國家,思念着那些有經驗的老臣,國家的重臣被任命的詔書從紫宸殿下達。 身着華貴的腰帶,眼中看到的是輔佐君王治理國家的和諧景象。 對於桓榮那樣的直言敢諫,應該會笑其陋,而像鄭武那樣頻繁地濟助他人,又有誰能比得上呢? 宮殿的高閣近天,鳴響着綵鳳,皇帝的恩澤惠及到困苦無助的人。 賜予的文書揭示了珍貴的知識,賜予的食物是精美的佳餚。 官員的行爲選擇豈止是關乎國家的命運? 定期巡視,宣揚皇恩,如何能夠普及皇帝的仁德? 學生或追隨者不要吝惜狂妄的言論,管理官員的人不妨在醉酒時失態。 豈止是功名能夠誇耀於衆口? 太常寺的旗幟上,日、月、星象徵着天命和皇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聖明君主和有經驗老臣的讚頌,以及對國家治理和皇恩普及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徵和比喻,如「黃髮」、「紫宸」、「虹玉」等,來描繪君主的圖治和重臣的榮耀。同時,通過對「桓榮」、「鄭武」等歷史人物的提及,表達了對直言敢諫和濟助他人的讚賞。最後,詩中的「太常旗上是三辰」一句,強調了天命和皇權的重要性,體現了對國家命運和皇恩普及的深刻思考。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