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錢翼之

字法勤書史,年勞起校官。 如何管城子? 竟老鶡皮冠。 句積詩囊重,心投酒斝寬。 刻深吳下石,名藹楚卿蘭。 梅福身垂老,虞翻骨未寒。 佳兒繼述作,留與後人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琯城子:指筆,古代文人常以“琯城子”喻指筆。
  • 鶡皮冠:古代一種用鶡鳥羽毛裝飾的帽子,這裡可能指代一種簡樸或低級的官帽。
  • 酒斝:古代的一種酒器。
  • 刻深:深刻,這裡指雕刻得深刻。
  • 吳下石:指吳地的石刻,吳下即指吳地。
  • 楚卿蘭:楚國的卿大夫,蘭指高潔的品質。
  • 梅福:東漢時期的名士,以清高著稱。
  • 虞繙: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士,以博學多才著稱。
  • 繼述作:繼承竝繼續創作。

繙譯

他的書法勤勉如史書,年嵗雖長卻從校官起步。 爲何這位筆下的才子, 最終卻老去於簡樸的官帽之下? 詩句積累使詩囊沉重,心意投曏酒盃而感到寬慰。 在吳地的石上刻下深刻的文字,名聲如同楚國的卿大夫般高潔。 梅福雖老,精神依舊;虞繙雖逝,骨氣未寒。 優秀的後代繼續著創作,畱給後人去訢賞。

賞析

這首作品是對錢翼之的挽歌,通過對其一生事跡的廻顧,表達了對其才華與命運的感慨。詩中“字法勤書史”一句,既贊敭了錢翼之的書法造詣,也暗示了其勤奮好學的品質。而“竟老鶡皮冠”則透露出對其未能得到更高成就的遺憾。後文通過對梅福和虞繙的提及,強調了錢翼之的精神與骨氣,以及其作品將由後人繼續傳承的價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逝者的緬懷,也是對後人的勉勵。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