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茅山五首

· 盧摯
竹杪飛亭枕石泉,鬆壇香霧散茶煙。 鳥聲記得夜來雨,鹿夢驚回別有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竹杪(miǎo):竹子的頂端。
  • 鬆壇:種有松樹的庭院或地方。
  • 香霧:指松樹散發出的清新氣息。
  • 茶煙:煮茶時升起的蒸汽。
  • 鹿夢:出自《莊子·齊物論》,比喻虛幻的人生或夢境。

翻譯

亭子高聳於竹林之巔,枕着潺潺的石泉,松樹環繞的庭院中,清新的松香與茶煙交織。鳥兒似乎還記得昨夜的雨聲,而我在夢中驚醒,彷彿經歷了另一番天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茅山的靜謐景緻,通過竹杪、石泉、鬆壇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鳥聲記得夜來雨」一句,巧妙地以鳥聲暗示了雨後的寧靜,而「鹿夢驚回別有天」則深化了詩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超然物外境界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盧摯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盧摯

盧摯

盧摯,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集》(已佚)《文心選訣》《文章宗旨》,傳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寫山林逸趣,有的寫詩酒生活,而較多的是“懷古”,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今人有《盧書齋集輯存》,《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