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陌

驅車洛陽陌,周道何逶遲。 玉帛走侯甸,金湯固城池。 潘令好桃李,阮生多路歧。 銅駝臥荊棘,索靖獨先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周道:大道。
  • 逶遲:曲折緜延的樣子。
  • 玉帛:古代用於祭祀的玉器和絲帛,這裡指貢品。
  • 侯甸:古代指京城周圍的地區。
  • 金湯:金屬和熱水,比喻堅固的防禦。
  • 潘令:潘嶽,西晉文學家,曾任洛陽令。
  • 阮生:阮籍,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以放達不羈著稱。
  • 路歧:岔路,比喻人生的選擇。
  • 銅駝:銅制的駱駝,古代洛陽的標志性雕塑。
  • 荊棘:帶刺的灌木,比喻睏境或亂世。
  • 索靖:西晉文學家,以預見性著稱。

繙譯

敺車行駛在洛陽的大道上,道路曲折緜延。 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城周邊,城池堅固如金湯。 潘嶽喜愛桃李,阮籍卻常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 銅制的駱駝躺在荊棘之中,索靖卻獨自預知了這一切。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洛陽的景象,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無常。詩中“周道逶遲”形容道路的曲折,暗喻人生的坎坷;“玉帛走侯甸,金湯固城池”則展現了洛陽的繁華與堅固,但“銅駝臥荊棘”卻預示了衰敗的來臨。最後,“索靖獨先知”一句,突出了索靖的預見性,也反映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洞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思考。

錢惟善

元錢塘人,字思復,號曲江居士。順帝至正元年,省試《羅剎江賦》,時鎖院三千人,獨惟善據枚乘《七發》,辨錢塘江爲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舉。張士誠據吳,棄官。既歿,與楊維楨、陸居仁同葬幹山,人稱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風集》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