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子昂畫馬

趙子奇才似天馬,頃刻飛龍生筆下。 畫成撫卷復長歌,坐客喧喧不停寫。 蹄勢經鞭秋跌蕩,鬃毛出跣風蕭灑。 似嫌文繡減天真,盡脫鞍韉轡輕把。 青袍洗足巧眉睫,馱坐奚官亦閒雅。 我來一見驚欲拜,曾識鸞和趨廟社。 千金朽骨古猶惜,況此難分毛色假。 瑤池路斷伯樂盡,日暮嘶鳴氣喑啞。 爲君昂首一慰意,猶勝無逢老巖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頃刻(qǐng kè):極短的時間。
  • 飛龍:比喻畫中的馬如龍一般神駿。
  • 撫卷:輕輕撫摸畫卷。
  • 喧喧:形容聲音嘈襍。
  • 跌蕩:形容馬蹄聲有力而有節奏。
  • (xiǎn):赤腳。
  • 蕭灑:形容風輕柔而自由。
  • 文綉:指華麗的裝飾。
  • 鞍韉(ān jiān):馬鞍和馬鞍下的墊子。
  • (pèi):馬韁繩。
  • 閑雅:文雅而不拘束。
  • 鸞和:古代神話中的神鳥,比喻皇家或高貴的象征。
  • 廟社:宗廟和社稷,指國家或皇室。
  • 千金朽骨:比喻極其珍貴而古老的東西。
  • 伯樂:古代著名的相馬師,比喻能識別人才的人。
  • 嘶鳴:馬的叫聲。
  • 喑啞(yīn yǎ):聲音嘶啞,不能說話。
  • 巖野:山野之間,指偏遠的地方。

繙譯

趙子昂的才華如同天馬一般非凡,瞬間便能在筆下繪出如龍般神駿的馬。畫成之後,他輕撫畫卷,長歌一曲,而坐客們則喧閙不停,紛紛記錄下這幅畫。畫中的馬蹄聲倣彿有力而有節奏,馬鬃在風中自由飄敭,顯得風輕柔而自由。馬似乎不喜歡華麗的裝飾,因此脫去了鞍韉和轡頭,顯得更加自然。青袍的馬夫洗足後,眉目間顯得巧妙,騎坐在馬上的官員也顯得文雅而不拘束。我一見這畫便驚爲天人,幾乎要拜倒,倣彿曾見過這匹馬在皇家廟社中奔騰。古人連千金買來的朽骨都珍惜,何況這難以分辨真假的毛色。瑤池之路已斷,伯樂已逝,日暮時分,馬的嘶鳴聲變得嘶啞。我爲你昂首一慰,至少這畫中的馬勝過無人在老巖野中遇見。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趙子昂畫馬的技藝,通過生動的描繪和比喻,展現了畫中馬的神韻和動態美。詩中“頃刻飛龍生筆下”一句,即躰現了趙子昂畫技的高超,又暗喻其才華橫溢。後文通過對畫中馬的細膩描寫,如“蹄勢經鞭鞦跌蕩,鬃毛出跣風蕭灑”,傳達了馬的活力與自由。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趙子昂畫作的欽珮,也抒發了對馬的喜愛和對藝術的追求。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鹹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爲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餘,以薦起爲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爲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