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州山下有坡曰響地平黎州自孫興公經始至今有祠其上

蒼茫一片莓苔地,隨意觸來還有聲。 定是戰坑餘箭戟,不然琴屋貯瓶罌。 名真過客多能記,跡古居人不敢耕。 孫叟有靈應索笑,賦成留此試鏦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蒼茫(cāng máng):遼闊無邊,模糊不清的樣子。
  • 莓苔(méi tái):青苔。
  • :接觸,觸動。
  • 定是:一定是。
  • 戰坑:古代戰爭留下的坑洞。
  • (yú):剩餘。
  • 箭戟(jiàn jǐ):古代的兵器,箭和戟。
  • 不然:否則。
  • 琴屋:收藏琴的屋子。
  • (zhù):儲存。
  • 瓶罌(píng yīng):瓶子和罐子,泛指容器。
  • 過客:過往的旅客。
  • 跡古:古蹟。
  • 居人:當地居民。
  • :耕種。
  • 索笑:尋找樂趣。
  • 賦成:完成賦詩。
  • 試鏦錚(cōng zhēng):嘗試敲擊發出聲響。

翻譯

在這片遼闊無邊的青苔地上,隨意觸碰竟能發出聲響。 這聲音定是古代戰坑中殘留的箭戟所發出的,否則就是琴屋中儲存的瓶罐在響。 過往的旅客多能記住這裏的名字,古蹟所在,當地居民不敢在此耕種。 孫叟若在天有靈,應當會爲這發現而感到好笑,我已完成賦詩,留在這裏嘗試敲擊,看看是否真能發出清脆的聲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神祕而古老的場景,通過對「響地平」的描寫,展現了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詩中「蒼茫一片莓苔地」描繪了場景的遼闊與古老,「隨意觸來還有聲」則增添了神祕感。後文通過對「戰坑」和「琴屋」的想象,進一步豐富了這一場景的歷史背景。結尾提到孫叟的靈應和自己的賦詩,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敬仰和探索的樂趣。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鹹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爲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餘,以薦起爲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爲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