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歲暮答張常侍
長蛇驚赴壑,逸騎渴奔泉。
歲月亦如是,吾生復何言。
容鬢久已衰,矧茲憂慮繁。
俯仰念今昔,其能免厥愆。
老馬猶伏櫪,鳥倦尚歸山。
我來東海上,十載不知還。
竟如庭下柏,受此蔓草纏。
枝葉日已固,何有挺出年。
人生無定在,形跡憑化遷。
請棄悠悠談,有酒且陶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逸騎:疾馳的馬。
- 矧(shěn):何況。
- 俯仰:比喻時間短暫。
- 厥愆:其過失。
- 伏櫪:指馬在馬槽邊休息,比喻老年或退隱。
- 化遷:自然的變化遷移。
翻譯
長蛇驚慌地奔向溝壑,疾馳的馬渴求奔向泉水。歲月也像這樣匆匆流逝,我的生命又有什麼可說的呢?容顏和鬢髮早已衰老,何況心中憂慮重重。在短暫的時間裏感念今昔,又怎能避免過失呢?老馬仍然在馬槽邊休息,鳥兒疲倦了也回到山中。我來到東海之濱,十年過去了還未曾回去。最終就像庭院下的柏樹,被蔓草緊緊纏繞。枝葉日益茂盛,哪還有挺拔的年歲。人生沒有固定的所在,形跡隨着自然的變化而變化。請放棄那些無謂的閒談,有酒就盡情享受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長蛇、逸騎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詩中,「容鬢久已衰」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無奈。而「老馬猶伏櫪,鳥倦尚歸山」則以寓言的形式,暗示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最後,詩人以「請棄悠悠談,有酒且陶然」作結,倡導一種超脫世俗、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體現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