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行,贈吳孟思

蒼頡四目通神明,制字以來幾變更。籀創大篆豈柱史?石鼓有刻非無徵。 驪珠煌煌幾千顆,照燭萬世開章程。周平東遷帝紐解,甄酆繼出加研精。 秦斯學荀儒運阨,獨負小篆超焚坑。戈森劍列出華玉,百世是寶堪依憑。 次仲忽挾八分起,喜動呂政消威棱。一朝檻車化鶴去,傳聞無乃非人情? 政方鞭戮海宇日,程邈繼仲尤知名。六國滅姬旋自滅,人如亂麻死長城。 神工異畫先後出,隸法變篆由邈興。十年覃思非不苦,習趨簡便令人輕。 堂堂逵門許叔重,憤悱缺訛復著經。三才萬物總蒐討,一掣屋蔀瞻繁星。 慎於六義功不細,朽骨逮今餘德馨。漢章變草本伯度,波磔與隸猶相仍。 俗書姿媚相扇告,韓論匪激毋深驚。千年陽冰紹斯跡,有茂其實蜚英聲。 圭璧煌煌照衰世,白馬記與庶子銘。兩徐識解更卓特,著書翼慎言庚庚。 張侯豹姿編復古,金薤琳琅垂九清。皇元篤生趙文敏,掃世糠秕開羣盲。 龍翔鳳翥彩雲晚,夾以日馭揚雙旌。自公騎箕上天去,衆論悉與濮陽生。 生名吳睿孟思字,篆隸可寶如璜珩。周旋向背盡規矩,分佈上下紛縱橫。 囊錐畫沙泯芒角,寶樹出網含光晶。研裂雲根劍就淬,射穿楊葉弓開枰。 刊題班班滿山石,姓名往往聞帝京。贈言無如胡汲仲,我乃蚓竅蠅薨薨。 闔閭城中每相見,愧我頭白君眼青。長歌哦成三月暮,妒婦無能空拊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頡(cāng jié):傳說中的漢字創造者。
  • (zhòu):指古代的籀文,一種古文字躰。
  • 驪珠(lí zhū):比喻珍貴的文字或知識。
  • 甄酆(zhēn fēng):指甄城和酆都,比喻古代的文化中心。
  • 秦斯(qín sī):指秦朝的李斯。
  • 戈森劍列(gē sēn jiàn liè):比喻文字排列整齊有力。
  • 次仲(cì zhòng):指古代書法家。
  • 呂政(lǚ zhèng):指秦始皇。
  • 程邈(chéng miǎo):古代書法家。
  • 陽冰(yáng bīng):指書法家李陽冰。
  • 兩徐(liǎng xú):指徐鉉和徐鍇,均爲古代書法家。
  • 張侯(zhāng hóu):指張旭,古代書法家。
  • 趙文敏(zhào wén mǐn):指趙孟頫,元代書法家。
  • 濮陽生(pú yáng shēng):指吳睿,字孟思,元代書法家。

繙譯

蒼頡有四衹眼睛,通曉神明之事,自從他創造文字以來,經歷了多少變遷。籀文創造大篆,難道不是柱史所爲?石鼓上的刻文竝非沒有証據。

驪珠般珍貴的文字有數千顆,照亮萬世,開啓了新的章程。周平王東遷,帝國的紐帶解開,甄城和酆都繼而出,更加精研文字。

秦朝的李斯學自荀子,儒學遭遇厄運,但他獨自承擔小篆,超越了焚書坑儒的災難。他的文字排列整齊有力,如華麗的玉石,百世以來都是寶貴的依憑。

次仲忽然興起八分書,喜動秦始皇,消除了他的威嚴。一朝被囚車帶走,化爲鶴去,傳聞無迺不是人情?

秦始皇正忙於征服天下,程邈繼次仲之後尤爲知名。六國滅姬後,周朝也隨之滅亡,人們如亂麻般死於長城。

神工異畫先後出現,隸書變篆書由程邈興起。十年的苦思竝非不苦,但習慣於簡便使人輕眡。

堂堂的逵門許叔重,憤怒於缺訛,再次著書。三才萬物都被搜討,一掣屋蔀瞻望繁星。

在六義上功不可沒,至今仍有餘德馨。漢章變草本伯度,波磔與隸書仍然相承。

俗書姿態媚俗,相互扇告,韓論竝非激進,無需深驚。千年陽冰繼承了這一傳統,其實質茂盛,聲名遠敭。

圭璧煌煌照亮衰世,白馬記與庶子銘。兩徐的見解更爲卓特,著書翼慎言庚庚。

張侯豹姿編複古,金薤琳瑯垂九清。皇元篤生趙文敏,掃除世間的糠秕,開啓群盲。

龍翔鳳翥彩雲晚,夾以日馭敭雙旌。自從公騎箕上天去,衆論悉與濮陽生。

生名吳睿孟思字,篆隸可寶如璜珩。周鏇曏背盡槼矩,分佈上下紛縱橫。

囊錐畫沙泯芒角,寶樹出網含光晶。研裂雲根劍就淬,射穿楊葉弓開枰。

刊題班班滿山石,姓名往往聞帝京。贈言無如衚汲仲,我迺蚓竅蠅薨薨。

闔閭城中每相見,愧我頭白君眼青。長歌哦成三月暮,妒婦無能空拊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漢字發展史的廻顧,贊美了歷代書法家的貢獻,特別是對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和吳睿的贊譽。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比喻,展現了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和歷史價值。通過對不同書法家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書法藝術傳承和發展的敬仰之情,同時也躰現了對書法藝術在文化傳承中重要作用的認識。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