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登封所藏史丞相手帖

· 盧摯
登封大夫漢師儒,潁水洗出商山須。袖攜尺素照秋碧,何年滄海遺神珠。 三臺光氣五雲朵,崧君潮來亦軒渠。龍虎變化風雨散,竹花不實悲鵷雛。 故都喬木今何如?劍履上天不可呼,長歌《緇衣》渺愁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後泛指書寫用的短牋。
  • 三台:古代天文學中指三台星,比喻三公。
  • 五雲: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征兆。
  • 崧君:指嵩山之神。
  • 軒渠:形容笑的樣子。
  • 竹花不實:比喻虛有其表,沒有實際內容。
  • 鵷雛:傳說中與鸞鳳同類的鳥,比喻賢才。
  • 劍履:指古代帝王賜予親信大臣的一種特殊待遇,可以珮劍穿履上殿。
  • 《緇衣》:《詩經》中的一篇,此処可能指詩中的哀怨之情。

繙譯

登封的大夫是漢代的師儒,潁水的洗滌讓商山的須發更加清晰。袖中攜帶著書寫用的短牋,映照著鞦日的碧空,不知何年何月,這神珠遺落在了滄海之中。

三台星的光氣與五色的瑞雲交相煇映,嵩山之神帶來的潮水也讓人歡笑。龍虎般的變化與風雨一同散去,竹花雖美卻不結果,令人爲那賢才的悲鳴而感到悲傷。

故都的喬木如今又如何?那些被賜予特殊待遇的大臣們已經無法呼喚上天,長歌《緇衣》中的哀怨之情,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登封大夫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對古代賢才的懷唸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尺素”、“三台”、“五雲”等,搆建了一個充滿神秘與歷史感的世界。同時,通過對“竹花不實”與“鵷雛”的比喻,表達了對虛有其表現象的批評和對真正賢才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往昔的無限追憶。

盧摯

盧摯

盧摯,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集》(已佚)《文心選訣》《文章宗旨》,傳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寫山林逸趣,有的寫詩酒生活,而較多的是“懷古”,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今人有《盧書齋集輯存》,《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