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許西溪
憶昔送別黃花秋,烏紗破帽霜滿頭。
別來作詩屢問訊,夢中載酒時遨遊。
兵戈同歷十二載,鵂鶹夜啼雲靄靄。
全家老稚幸逃生,又閱桑田變滄海。
啓榮之樂今有餘,勿謂比榮年不如。
峴山一望三太息,襄陽耆舊晨星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黃花秋:指秋天,因菊花盛開而得名。
- 烏紗破帽:烏紗帽,古代官員的帽子,這裏指破舊的帽子。
- 霜滿頭:形容頭髮因年老而變白。
- 遨遊:漫遊,遊歷。
- 兵戈:指戰爭。
- 十二載:十二年。
- 鵂鶹(xiū liú):一種鳥,常在夜間鳴叫。
- 靄靄:形容雲霧密集的樣子。
- 老稚:老人和小孩。
- 桑田變滄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 啓榮:開始繁榮。
- 比榮:比較繁榮。
- 峴山:山名,位於今湖北省襄陽市。
- 太息:嘆息。
- 襄陽耆舊:襄陽的舊友。
- 晨星疏:比喻舊友稀少,如同早晨的星星稀疏。
翻譯
回憶起當年在秋天的黃花中送別你,那時我頭戴破舊的烏紗帽,滿頭白髮如霜。自從分別以來,你多次通過詩句問候我,而我時常在夢中帶着酒與你一同遊歷。我們共同經歷了十二年的戰亂,夜晚鵂鶹鳥在雲霧中啼叫。幸運的是,我的家人都逃過了這場災難,現在又見證了世事的鉅變。如今的生活開始繁榮,不要說我不如你繁榮。站在峴山上一望,我不禁三次嘆息,因爲襄陽的老朋友們已經像早晨的星星一樣稀少了。
賞析
這首詩是謝應芳對友人許西溪的回贈之作,詩中充滿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詩人通過回憶與友人的離別和戰亂中的艱難歲月,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詩的最後,詩人站在峴山上,對襄陽舊友的稀少感到惋惜,體現了對過去時光的無限留戀和對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