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鍾伯紀遊溪南山

· 戴良
一春苦昏墊,今晨收宿霏。 因憶謝公語,出遊娛清輝。 溪流深可厲,草露泫未晞。 林木相映蔚,時禽遞鳴悲。 佛廬已高據,鳥道方仰窺。 危峯枕樓閣,細竹擁階基。 窈窕趨南征,徘徊款東扉。 倚闌眺懸瀑,企檻引松枝。 地僻慮自澹,身閒意無違。 此理誰識察,悟心惟朋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昏墊(hūn diàn):指長時間的陰雨天氣。
  • 宿霏(sù fēi):指久雨後的晴朗天氣。
  • 謝公:指謝靈運,東晉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以山水詩著稱。
  • 深可厲:形容溪水深而清澈。
  • 泫未晞(xuàn wèi xī):形容露水未乾。
  • 相映蔚:相互映襯,顯得茂盛。
  • 遞鳴悲:輪流鳴叫,聲音中帶有悲傷。
  • 高據:高高地佔據。
  • 仰窺:擡頭觀看。
  • 危峯:高聳的山峯。
  • 細竹擁階基:細小的竹子圍繞着臺階的基座。
  • 窈窕(yǎo tiǎo):形容深遠曲折。
  • 趨南征:向南行進。
  • 徘徊款東扉:在東邊的門前徘徊。
  • 懸瀑:懸掛的瀑布。
  • 企檻(qǐ jiàn):站在門檻上。
  • 引松枝:拉着松樹的枝條。
  • 慮自澹(lǜ zì dàn):思緒自然平靜。
  • 意無違:心意沒有違背。
  • 朋知:朋友,知己。

翻譯

整個春天都在忍受着連綿的陰雨,今天早晨終於迎來了久違的晴朗。因此想起了謝靈運的話,決定出遊享受這清新的光輝。溪水深邃而清澈,草上的露水還未乾。林木相互映襯,顯得鬱鬱蔥蔥,不時傳來禽鳥的悲鳴。佛寺已經高高地佔據了山頭,而陡峭的山路則需要擡頭仰望。高聳的山峯緊挨着樓閣,細小的竹子圍繞着臺階的基座。我們向南行進,曲折地前行,又在東邊的門前徘徊。倚着欄杆眺望懸掛的瀑布,站在門檻上拉着松樹的枝條。在這偏僻的地方,思緒自然平靜,心意沒有違背。這種感受誰能理解,只有朋友和知己才能領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雨後出遊的情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深邃的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深溪、露草、林木、禽鳥等,構建了一幅生動的山水畫面。同時,詩人通過對謝公語的回憶,表達了對古人山水情懷的共鳴。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這種超然心境的珍視,認爲只有知己才能理解這種深藏於自然之中的心靈體驗。

戴良

戴良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雲林。通經、史百家暨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尋棄去,學古文於黃、柳貫、吳萊。學詩於餘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後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爲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