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宗師,寄張貞居

齊老堂前煙樹空,真人錫類坐神宮。 一縑今賚高年帛,重壤驚回禿髮翁。 琳館花殘春欲雨,石壇鬆老夜多風。 遙思問道崆峒處,都在衢尊盎盎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錫類:賜予同類,這裏指賜福。
  • 真人:道家稱修煉得道的人。
  • (jiān):細密的絹。
  • (lài):賜予。
  • 重壤:深厚的土壤,這裏指地下。
  • 石壇:用石頭築成的祭壇。
  • 崆峒:山名,位於今甘肅省平涼市,傳說中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地方。
  • 衢尊:古代設在路旁的酒器,供行人隨意飲用。
  • 盎盎:形容酒滿溢的樣子。

翻譯

在齊老堂前,煙霧繚繞的樹木顯得空曠,真人賜福坐鎮於神宮之中。如今賜予高齡者細密的絹帛,深土之下驚動了禿髮的老人。琳琅滿目的宮觀中,花兒已凋零,春意即將化作細雨,石頭築成的祭壇上,松樹在夜晚的風中更顯蒼老。遙想問道於崆峒山的情景,那裏的酒器中酒滿溢,充滿了盎然生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道教宮觀的景象,通過「齊老堂前煙樹空」和「琳館花殘春欲雨」等句,展現了宮觀的靜謐與春意的蕭瑟。詩中「真人錫類坐神宮」和「一縑今賚高年帛」體現了道教的賜福與尊老的傳統。結尾的「遙思問道崆峒處,都在衢尊盎盎中」則表達了對道教聖地崆峒山的嚮往,以及對道教文化中和諧共飲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對和諧社會的嚮往。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