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都目之官奉化

小壘飛書定不難,十年清苦舊儒冠。 黃簾日轉山衙靜,彩筆春消海驛寒。 阪馬易勞須緩騁,潮魚雖美莫多餐。 人來肯寄平安不,茅屋三間伴剡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小壘:小型的堡壘,這裏指小官署。
  • 飛書:快速傳遞的書信。
  • 清苦:清貧而堅守節操。
  •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儒者或讀書人。
  • 黃簾:黃色的簾幕,這裏指官署的裝飾。
  • 山衙:山中的官署。
  • 彩筆:有彩飾的筆,這裏指文采飛揚的筆。
  • 海驛:海邊的驛站。
  • 阪馬:坡地上的馬,這裏指在艱難環境中工作的人。
  • 潮魚:指海魚。
  • 平安不:平安否,即是否平安。
  • 剡灘:地名,位於今浙江省嵊州市。

翻譯

在小型的官署中快速傳遞書信定然不難,十年間清貧而堅守節操的儒者生涯已成過去。黃色的簾幕隨着日光轉動,山中的官署靜謐無聲,彩筆揮灑,春意盎然,驅散了海邊驛站的寒意。坡地上的馬容易勞累,需要緩慢馳騁,海魚雖然美味,但不宜多食。來人是否願意寄來平安的消息,我願有三間茅屋相伴,靜靜地陪伴在剡灘之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官署中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清貧生活的堅守和對自然美景的嚮往。詩中「小壘飛書」、「黃簾日轉」等意象生動展現了官署的寧靜與忙碌,而「阪馬易勞」、「潮魚雖美」則巧妙地運用比喻,提醒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要注意適度。結尾的「茅屋三間伴剡灘」更是寄託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深切向往。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鹹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爲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餘,以薦起爲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爲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