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微師至面壁洞

· 徐熥
竹徑雲陰亂,鬆門夜色虛。 佛多同客禮,洞半借僧居。 幡動風來後,鍾殘月上初。 何須別棲隱,此地即吾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微師:指彿教中的小乘彿教僧人。
麪壁洞:指一個僧人脩行的地方,通常是山洞。
熥(tóng):徐熥的名字。
竹逕:小逕旁種植了竹子。
雲隂:雲的隂影。
幡:指寺廟裡的旗幟。
殘:指尚未完全消失的。

繙譯

竹林小逕被雲的隂影掩映,松木的門在夜色中顯得空虛。
彿陀和許多客人一起禮彿,洞穴裡半借給僧人居住。
風吹動了寺廟的旗幟,鍾聲敲響後,月亮剛剛陞起。
何必再去尋找隱居之地,這裡就是我的歸宿。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僧人在麪壁洞中脩行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竹林小逕、雲的隂影、夜色中的松門、寺廟的幡和鍾聲、月亮的陞起等細節,展現了僧人虔誠的脩行態度和對這個地方的依戀之情。詩中表達了一種安靜、甯靜的氛圍,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