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 · 贈汪東峯中丞巡撫江西

· 夏言
冠峨豸角。暫坐輟中臺,行臨方岳。虹井煙霞,東峯花鳥,江海十年離索。青瑣先朝交契,白首此時歡謔。對尊酒,正櫪馬初喧,驪歌又作。 拋卻。念今日,處處民窮,不見閭閻樂。洗滌瘡痍,挽回醇俗,須仗大賢經略。鐵柱浮淵舊夢,畫棟飛雲高閣。大江畔,恐節鉞難淹,廟堂有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冠峨豸角(guān é zhì jiǎo):頭戴高大的帽子,形狀像豸(zhì)的角。
青瑣(qīng suǒ):古代宮廷中的裝飾物,用以裝飾建築。
契(qì):約定。
驪歌(lí gē):古代的一種歌曲形式。
拋卻(pāo qu):拋棄。
閭閻(lǘ yán):古代指城市的街巷和城門。
瘡痍(chuāng yí):創傷和破壞。
醇俗(chún sú):純樸的風俗。
經略(jīng lüè):治理。
鐵柱浮淵(tiě zhù fú yuān):比喻有才能的人能夠在困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畫棟飛雲(huà dòng fēi yún):形容建築物高聳入雲。
節鉞(jié yuè):古代帝王的權杖,這裏指統治權力。
廟堂有約(miào táng yǒu yuē):指朝廷有規矩和約束。

翻譯

頭戴高大的帽子,暫時停下來在中臺上坐着,眺望着方圓的山峯。彩虹映照着井水,煙霞繚繞,東峯上花鳥飛舞,這裏是江海間離別十年的寂寞。青色的瑣事早已在朝廷裏交換過誓言,如今白髮之時卻在此歡笑談笑。舉起酒杯,正是馬廄裏剛剛熱鬧起來,驪歌再次響起。

拋卻一切憂慮。想到如今的處處民生困頓,不再見到城市裏的歡樂。清洗創傷和破壞,挽回純樸的風俗,需要依靠有遠見的人來治理。有才華的人能夠在困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高樓大廈飛雲般聳立。在大江邊,擔心統治權力難以維持,朝廷有着自己的規矩和約束。

賞析

這首詩以贈送江西巡撫汪東峯爲題,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關切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官場生活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社會風貌的深刻思考。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將對現實的觸及與對未來的期許融合在一起,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夏言

夏言

明廣信府貴溪人,字公謹,號桂洲。正德十二年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嘉靖初歷兵科都給事中,以議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禮部尚書。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十七年冬,繼李時爲首輔,極受世宗寵眷。二十年,爲禮部尚書嚴嵩、武定侯郭勳所間,罷。不久,復召入閣,然恩眷不及從前。二十一年,爲嚴嵩所擠,以“欺謗君上”罷。二十四年復原官。時嚴嵩爲首輔,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顧嵩。未幾,河套議起,言力贊曾銑復河套,爲嚴嵩所攻,被殺。有《賜閒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