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祗林:指寺廟。
- 白毫光:佛教中指佛或菩薩眉間的白光,象徵智慧和神聖。
- 發祝:指頭髮和祝福。
- 菩薩:指佛教中的菩薩,即覺有情,具有慈悲心,願意救度衆生。
- 應期:按照預定的時機。
- 下土:指人間。
- 聖人:這裏指佛陀。
- 西方:指佛教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 階前:臺階前。
- 記臘:指記錄歲月的松樹。
- 座上拈花:佛教典故,指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只有迦葉尊者領悟其意,象徵禪宗的直接心靈溝通。
- 浴佛:佛教節日,紀念佛陀的誕生,信徒會用水洗佛像。
- 重陽: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也稱爲重九。
翻譯
在遙遠的寺廟中,我遠遠地看見了佛或菩薩眉間的神聖白光,祝福你的頭髮多年未見蒼老。菩薩按照預定的時機降生到人間,聖人佛陀在這一天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臺階前的松樹記錄着歲月的流逝,依然長存,而座上拈花的菊花正散發着香氣。自從九龍再次吐水,從今以後,我們將在重陽節這天慶祝浴佛節。
賞析
這首詩是爲慶祝雪浪禪師五十歲生日而作,通過佛教意象和傳統節日重陽的結合,表達了對禪師的敬意和祝福。詩中「祗林遙見白毫光」和「菩薩應期生下土」等句,運用佛教元素,讚美禪師的高尚品質和智慧。同時,將禪師的生日與佛陀的誕辰、重陽節相結合,寓意深遠,既體現了對禪師的尊崇,也表達了對佛教文化的傳承和尊重。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滿了宗教和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