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和東坡韻病起閒述
源分天上,算黃河、不是人間之物。橫亙中原三萬裏,失卻烏江赤壁。雷雨掀騰,魚龍變化,桃浪翻紅雪。乾坤流峙,泰山堪與爭傑。
昔年奉使遐方,馬首東風,見洛陽花發。諸將提兵淮海上,羣盜未曾驅滅。關塞崎嶇,風塵澒洞,夢寐驚毛髮。太平今日,重來又是春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位於中國北部,因河水泥沙多而呈黃色而得名。
- 烏江赤壁:指烏江和赤壁兩地,烏江在貴州省,赤壁在湖北省。
- 雷雨掀騰:形容雷雨交加,天地動蕩。
- 魚龍:比喻各種神奇的生物。
- 桃浪:指水波。
- 乾坤:指天地。
- 泰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山東省。
- 爭傑:爭奪第一的意思。
- 奉使:奉命出使。
- 洛陽:中國古代重要城市,位於河南省。
- 淮海:指淮河和長江之間的地區。
- 關塞:邊關要塞。
- 風塵澒洞:形容風沙遮天蔽日。
- 太平:和平安定的狀態。
繙譯
天上的源頭,黃河的水,不是凡間之物。橫跨中原三萬裡,卻失去了烏江和赤壁的蹤影。雷雨交加,各種神奇的生物在水中變幻,水波繙滾如紅雪。天地間流淌著乾坤之氣,泰山也難與之爭雄。
曾經奉命出使遠方,儅馬首迎來東風時,看見洛陽的花兒盛開。諸多將領在淮海一帶提兵討伐,但群盜依然未被清除。邊關要塞崎嶇險峻,風沙遮天蔽日,夢中驚醒時仍覺毛發竪立。如今太平盛世,春風又吹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大江東去的壯濶景象,以及詩人對歷史的廻顧和對儅下太平盛世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事件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和平安定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和人世間變遷的獨特感悟。

夏言
明廣信府貴溪人,字公謹,號桂洲。正德十二年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嘉靖初歷兵科都給事中,以議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禮部尚書。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十七年冬,繼李時爲首輔,極受世宗寵眷。二十年,爲禮部尚書嚴嵩、武定侯郭勳所間,罷。不久,復召入閣,然恩眷不及從前。二十一年,爲嚴嵩所擠,以“欺謗君上”罷。二十四年復原官。時嚴嵩爲首輔,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顧嵩。未幾,河套議起,言力贊曾銑復河套,爲嚴嵩所攻,被殺。有《賜閒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
夏言的其他作品
- 《 瑞鶴仙 · 賀吳宜人七十員外春母也 》 —— [ 明 ] 夏言
- 《 法駕導引 · 曲辛丑夏,仁賽宮醮壇鶴降,應制五闋 》 —— [ 明 ] 夏言
- 《 法駕導引 · 曲上建保祥齋,仁壽宮中靈幡結瑞,應制五闋 》 —— [ 明 ] 夏言
- 《 沁園春 · 港口別方思道二闋 》 —— [ 明 ] 夏言
- 《 明月逐人来 其四 贺韩宪副意翁九十 》 —— [ 明 ] 夏言
- 《 越溪春 · 送吳少參希盂乃尊院使公還毗陵 》 —— [ 明 ] 夏言
- 《 法駕導引 · 曲上建保祥齋,仁壽宮中靈幡結瑞,應制五闋 》 —— [ 明 ] 夏言
- 《 大江東去庚子初度,石門少傅、鬆皋太宰、介溪宗伯治具來賀,即席和答二闋 》 —— [ 明 ] 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