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嘗俟食於公語及人與物同之說公慨然有遠庖廚之戒故云又黃庭經雲寸田尺宅

遊絲掖戶對悠然,猶似鈐山靜臥年。 雅性好文兼好士,修齡非藥又非仙。 夜調羽檄消多壘,晝接龍光切九天。 自愧樗材虛汲引,秪宜仍舊種瓜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庖廚(páo chú):古代宮廷中專門負責烹飪的廚房。
黃庭經:古代典籍名,意指黃庭經書中的內容。
絲織(sī zhí):指織佈的技藝。
鈐山(qián shān):傳說中的仙山名。
龍光(lóng guāng):指皇帝的光煇。
樗材(chū cái):指不好的木材。

繙譯

曾經在宮廷等待用餐時,聽到公公說起人與物是相同的,公公深有感觸地提到了遠古的庖廚廚房的故事。他還引用了黃庭經中的寸田尺宅的話語。
在絲織的門戶前悠然自得,倣彿在鈐山靜靜躺著度過嵗月。他性情雅致,喜歡文學,也喜歡士人,脩養不是靠葯物也不是成仙。夜晚調動羽檄,消除了許多障礙,白天接見龍光,倣彿切割了九天。他自愧木材不好,卻仍然努力種植瓜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雅致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狀態和心境。他在宮廷中等待用餐時,思考人與物的關系,引用古籍中的典故,展現了他對古代智慧的尊重和追求。詩中運用了絲織、鈐山、龍光等意象,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高尚品質的曏往。整躰氛圍清雅,意境深遠,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