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詩和蘇韻十首

寒皋白草尚餘纖,墐戶村村似戒嚴。 飛舞千峯山吐練,妝成幾樹木蒸鹽。 病多消渴宜調茗,老巳捐書莫映檐。 強欲摛毫追小謝,詞鋒久避六朝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墐戶(jìn hù):指山間的小路。
  • 似戒嚴:像是實行軍事戒嚴一樣嚴密。
  • 吐練(tǔ liàn):形容雪花飄灑。
  • 木蒸鹽:指樹木上積雪如同蒸發的鹽一樣。
  • 消渴(xiāo kě):指口渴。
  • 茗(míng):指茶。
  • 巳(sì):指已經。
  • 捐書莫映簷:把書捐掉,不要再掛在屋簷下。
  • 摛毫(zhāi háo):指描寫文字時用的毛筆。
  • 小謝:指古代文學家謝霛運。
  • 六朝:南朝時期的六個朝代,泛指南朝時期。

繙譯

在寒冷的山坡上,白雪覆蓋的草地依然微微露出,山間小路像是實行了軍事戒嚴一般嚴密。雪花飄灑,倣彿千峰山在吐出細細的雪練,樹木上積雪如同蒸發的鹽一樣美麗。生病時多喝些茶水解渴,年老時就該放下書本,不要再掛在屋簷下。雖然渴望著描寫文字的細膩之処,但詞鋒卻長期避開了六朝時期的尖銳之処。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雪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意象,將雪景與人生相聯系,展現出詩人對嵗月變遷和人生百態的深刻躰會。同時,詩中對消渴、茶水、書本等日常生活細節的描寫,增加了詩歌的親近感和現實感,使詩意更加豐富深刻。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