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歌

東海波翻白日動,秦仇慷慨天門慟。倉海先生矢報韓,博浪沙頭風雨闌。 祖龍日觀登封還,金泥玉簡嵩高山。道遇沙中鼓椎者,副車訣裂龍旗下。 此時一呼乾坤震,大索十日神龍隱。秦亡朱組系子嬰,三戶復死韓王成。 芒碭五雲天子氣,遇留風雨蛟龍意。垓下烏騅楚霸王,鎬池白璧秦皇帝。 嗟乎哉,大仇既報奇功收,拂衣願從赤松遊。英風颯爽滿天地,素書三卷在人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博浪沙(bó làng shā):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滄州市一帶。 秦仇(qín chóu):指秦國的仇敵。 天門(tiān mén):指天門山,位於湖北省荊門市。 倉海先生(cāng hǎi xiān shēng):指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詩人。 登封(dēng fēng):指登封山,位於河南省鄭州市。 金泥玉簡(jīn ní yù jiǎn):指珍貴的金砂泥和玉簡。 鼓椎者(gǔ zhuī zhě):指擊鼓的人。 副車(fù chē):指副車的人。 訣裂(jué liè):指分裂。 龍旗(lóng qí):指龍形的旗幟。 乾坤(qián kūn):指天地。 大索(dà suǒ):指大索道,古代道教術語。 神龍(shén lóng):指神祕的龍。 朱組(zhū zǔ):指朱家。 子嬰(zǐ yīng):指項羽,字仲。 芒碭(máng dàng):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鄉市一帶。 烏騅(wū zhuī):指項羽的戰馬。 楚霸王(chǔ bà wáng):指項羽。 鎬池(hào chí):指咸陽宮的池塘。 白璧(bái bì):指白色的玉石。

翻譯

波濤洶涌的東海在陽光下泛起白色浪花,秦國的仇敵悲憤地站在天門山上哀嘆。李白在博浪沙頭誓言要爲韓國復仇,風雨交加。

祖龍日觀登封山歸來,手持金砂泥和玉簡登上嵩高山。在沙漠中遇到擊鼓的人,副車分裂了龍形旗幟。

這時一聲呼喊震動了天地,大索道十日後神祕的龍隱匿了。秦國滅亡,朱家被俘,子嬰死去,韓王成爲三戶之主。

芒碭之地飄着天子的氣息,風雨中留下蛟龍的意志。垓下的烏騅是楚國霸主項羽的戰馬,鎬池中的白玉石是秦始皇的寶物。

唉喲,大仇得以報復,英勇的事蹟被傳頌,我願意拂去塵埃,隨風遊走在赤松之間。英雄的風采遍佈天地,他的事蹟被載入史書,流傳於人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戰爭中的英雄氣概和悲壯場面,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寫,展現了古代戰爭的殘酷和悲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感情色彩。同時,詩中對歷史事件的描寫也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對英雄的崇敬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再現,展現了古代英雄的風采和悲壯,體現了作者對英雄事蹟的讚美和敬仰。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別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明末(南明)詩人,松江華亭人。爲夏允彝之子,師從陳子龍。夏完淳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清。其父殉難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稱名於世。有《獄中上母書》。 身後留有妻子錢秦篆、女兒以及遺腹子,出世後夭折, 家絕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於松江區小崑山鎮蕩灣村華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