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泛舟

· 徐熥
夕陽簫鼓起中流,十里芙蓉兩岸秋。 荇帶亂縈青雀舫,菱歌低度白鷗洲。 吳山積翠斜侵郭,越女凝妝盡倚樓。 三竺鐘聲聽漸遠,半江微月送歸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簫鼓:古代樂器,此處指音樂聲。
  • 中流:江河中央的水流。
  • 荇帶:荇菜的葉子,形狀似帶。
  • 青雀舫:古代一種裝飾有青雀圖案的船。
  • 菱歌:採菱時唱的歌曲。
  • 白鷗洲:水邊有白鷗棲息的沙洲。
  • 吳山:指杭州西湖邊的山。
  • 積翠:形容山色蒼翠。
  • 越女:指浙江一帶的女子。
  • 凝妝:精心打扮。
  • 三竺:指杭州西湖邊的三座山峯。
  • 鐘聲:寺廟的鐘聲。

翻譯

夕陽下,簫鼓的音樂聲在江河中央響起,兩岸的芙蓉花盛開,秋意盎然。荇菜的葉子隨風搖曳,青雀圖案的船隻被其亂縈,而採菱的歌聲則低低地飄過白鷗棲息的沙洲。吳山的翠色斜斜地映照着城郭,浙江的女子們精心打扮,倚樓遠望。三竺山上的寺廟鐘聲漸漸遠去,半江的微弱月光伴隨着歸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夕陽下西湖泛舟的寧靜與美麗。詩中,「簫鼓」與「芙蓉」共同營造出一種古典而優雅的氛圍,而「荇帶」、「青雀舫」、「菱歌」、「白鷗洲」等意象則細膩地勾勒出了水鄉的特色。後兩句通過對「吳山」、「越女」、「三竺鐘聲」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地域文化的色彩,同時「半江微月送歸舟」則以一種淡雅的筆觸,表達了歸途中的寧靜與愜意。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