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云何:如何,怎樣。
- 爲人演:向人們展示或解釋。
- 離相:超越表象,不執着於事物的表象。
- 如如:佛教術語,指真實不變的狀態。
- 心鏡:比喻心智清晰如鏡。
- 俱空靜:完全空寂靜止。
- 無實亦無虛:既非真實也非虛幻。
- 心通:心智通達。
- 嘿用:默默地運用。
- 出世:超脫世俗。
- 入無餘:達到無餘涅槃,即完全解脫。
- 梵釋:梵天和釋提桓因,佛教中的天神。
- 菩薩:菩提薩埵,指追求覺悟的人。
- 同居:共同存在。
- 釋迦書:指佛教經典。
翻譯
如何向人們展示,超越表象的真實狀態? 心智和鏡子一樣空靜,既非真實也非虛幻。 心智通達,默默運用,超脫世俗,達到完全解脫。 梵天和釋提桓因都恭敬,菩薩也與之共同存在。 言語雖是凡夫所說,但道理卻符合釋迦牟尼的教誨。 若能如此學習,纔不枉費功夫。
賞析
這首詩偈表達了佛教中的修行理念,強調了超越表象、心智空靜的重要性。詩中「離相說如如」和「心鏡俱空靜」描繪了修行的境界,即不執着於外在表象,內心保持空靜。後句提到心智通達且默默運用,能夠超脫世俗,達到無餘涅槃的境界,受到梵天和釋提桓因的尊敬,與菩薩共同存在。最後,詩人指出,雖然言語平凡,但道理應與佛教經典相符,這樣的學習纔是有價值的。整首詩偈簡潔而深刻,體現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