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 龐蘊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虛。 欲得心神真解脫,一切名相本來無。 十方世界風塵淨,州州縣縣絕艱虞。 王道蕩蕩無偏黨,舉國衆生同一如。 不動干戈安萬姓,法王合掌髻中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菩提:佛教術語,指覺悟的境界。
  • 般若:佛教術語,智慧的意思。
  • 名相:佛教術語,指事物的名稱和表象。
  • 涅槃:佛教術語,指超越生死輪迴的境界。
  • 真如:佛教術語,指事物的真實本性。
  • 心神:心靈和精神。
  • 解脫:佛教術語,指從煩惱中得到自由。
  • 十方世界:佛教術語,指宇宙中的一切方向和空間。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州州縣縣:指各個地方。
  • 艱虞:困難和憂慮。
  • 王道:理想的統治方式。
  • 蕩蕩:寬廣無邊的樣子。
  • 偏黨:偏袒和結黨。
  • 法王:佛教中對佛陀的尊稱。
  • 髻中珠:比喻珍貴的東西。

翻譯

菩提和般若這些名字和表象都是虛假的,涅槃和真如這些真實本性也是虛幻的。 如果想要心靈和精神真正得到解脫,就要明白所有的名字和表象本來就是不存在的。 整個宇宙中的風塵都已清淨,每個地方都沒有困難和憂慮。 理想的統治方式寬廣無邊,沒有偏袒和結黨,整個國家的衆生都如同一體。 不需要動用武力就能安定萬民,法王合掌,珍藏着最寶貴的東西。

賞析

這首詩偈深刻地表達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一切現象都是虛幻的,真正的解脫來自於對這種虛幻性的認識。詩中通過對「菩提」、「般若」、「涅槃」、「真如」等佛教術語的否定,強調了超越名相的重要性。後半部分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狀態,其中「王道蕩蕩無偏黨」和「不動干戈安萬姓」體現了佛教倡導的和平與平等。整首詩偈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佛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