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詩偈(jì):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通常指佛教徒所作的詩。
- 龐蘊:唐代詩人,佛教徒。
- 錮護(gù hù):修補,此處指修補破甕。
- 惡法:不正當的手段或方法。
- 佈施(bù shī):佛教用語,指施捨財物給他人。
- 擬補處:打算用來彌補的地方。
- 物色:選擇,挑選。
- 不相當:不匹配,不合適。
- 無煩做:不必做,無需做。
- 少福:微小的福報。
- 那得:怎能,如何能夠。
- 地獄:佛教中的地獄,是惡人死後受苦的地方。
- 當頭行:直接面對,直接遭遇。
- 相值遇:相遇,相逢。
- 自本:原本,本來。
- 折卻:折斷,毀壞。
- 安得:怎能得到。
- 利路:利益之路,有利可圖的道路。
翻譯
愚笨的人打破了甕,卻期望別人來修補。 用不正當的方法賺取錢財,打算通過施捨來彌補。 選擇的東西並不匹配,這樣的事無需去做。 即使有微小的福報,又怎能逃脫地獄的苦難。 罪與福直接面對,何時才能相遇。 原本就已經毀壞,又怎能找到有利可圖的道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寓言的形式,諷刺了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卻又希望通過表面的善行來彌補的人。詩中「愚人打甕破,求人望錮護」形象地描繪了一個無能且依賴他人的愚人形象,而「惡法得錢財,佈施擬補處」則揭示了這種行爲的虛僞和無效。最後幾句詩強調了因果報應的必然性,指出即使有短暫的利益,也無法逃避最終的懲罰。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是對人性貪婪和虛僞的有力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