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歸舊山留別孟郊
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前者不厭耕,一日不離親。
今來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
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
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擇木:選擇樹木,比喻選擇職業或生活道路。
- 羨魚:羨慕捕魚的人,比喻羨慕別人的生活。
- 巧綸:精巧的釣線,比喻技巧或手段。
- 量力:估量自己的能力。
- 中路:中途,比喻生活中途遇到困難。
- 悠悠:形容時間長久或思念深切。
- 慈母心:母親對子女的慈愛之心。
- 惟願:只希望。
- 蠶桑:養蠶和種桑,泛指農事。
- 幾許:多少。
- 著新:穿新衣服。
- 一飯吐尺絲:形容蠶的辛勤,比喻辛勤工作。
- 殷勤:熱情周到。
- 持火:拿着火把。
- 燒車輪:比喻決心離開,不再回頭。
翻譯
選擇樹木卻沒有鋒利的斧頭,羨慕捕魚卻沒有精巧的釣線。 爲何不估量自己的能力,自找中途的貧困。 以前不厭倦耕作,一天也不離開親人。 如今來到千里之外,我的心已不在身體裏。 母親那長久的慈愛之心,只希望我能夠成才。 養蠶種桑能有多少收穫,衣服總是穿新的。 一頓飯吐出尺長的絲,誰見過這樣的辛勤。 告別你回去耕作,拿着火把燒掉車輪。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母親的深情懷念。詩中,「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反映了詩人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改變的渴望,但又感到無力改變。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母親的思念,展現了母愛的偉大和詩人對母親的感激。最後,詩人決定迴歸田園,燒掉車輪象徵着不再回頭,決心過上簡單的生活。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母親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