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籍

· 韓愈
吾老著讀書,餘事不掛眼。 有兒雖甚憐,教示不免簡。 君來好呼出,踉蹡越門限。 懼其無所知,見則先愧赧。 昨因有緣事,上馬插手版。 留君住廳食,使立侍盤?。 薄暮歸見君,迎我笑而莞。 指渠相賀言,此是黃金產。 吾愛其風骨,粹美無可揀。 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 開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 我身蹈丘軻,爵位不早綰。 固宜長有人,文章紹編剗。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棧。 召令吐所記,解摘了瑟僩。 顧視窗壁間,親戚競覘矕。 喜氣排寒冬,逼耳鳴睍睆。 如今更誰恨,便可耕灞滻。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ù):專心於。
  • 踉蹡 (liàng qiāng):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 愧赧 (kuì nǎn):因羞愧而臉紅。
  • 手版 (shǒu bǎn):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
  • ? (zhǎn):古代的一種酒器。
  • (wǎn):微笑的樣子。
  • 風骨 (fēng gǔ):指人的品格和氣質。
  • (chǎn):串肉用的鐵簽。
  • (qū):除去。
  • 蹇嵼 (jiǎn chǎn):高聳的樣子。
  • (dǎo):遵循,追隨。
  • 丘軻 (qiū kē):指古代的賢人。
  • (wǎn):系,結。
  • (chǎn):削除。
  • 感荷 (gǎn hè):感激。
  • 恍若 (huǎng ruò):彷彿。
  • 朽棧 (xiǔ zhàn):腐朽的棧道。
  • 瑟僩 (sè xiàn):瑟縮,形容拘謹或害怕的樣子。
  • 覘矕 (chān mǎn):窺視。
  • 睍睆 (xiàn huǎn):形容鳥鳴聲。
  • 灞滻 (bà chǎn):地名,指灞水和滻水,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

翻譯

我老了,專心於讀書,其他事情都不放在眼裏。雖然我很愛我的兒子,但教育他時難免簡單粗暴。你來時,我高興地叫他出來,他踉踉蹌蹌地跨過門檻。我擔心他什麼都不懂,見到你就會先感到羞愧。昨天因爲有事,我上馬時插上了手版。我留下你住在廳裏吃飯,讓你站在盤邊侍候。傍晚我回來見到你,你對我微笑。你指着他說,這是黃金的產地。我愛他的風骨,純粹美好無可挑剔。試着教他詩的義理,就像用肉串起來一樣。打開他的心扉,露出他的才華,他自己也能高聳入雲。我追隨古代的賢人,但我的爵位沒有早早繫上。本應有人繼續傳承文章,感激你的德行,彷彿乘上了腐朽的棧道。你讓我吐露我所記得的,解開了我的拘謹。看看窗壁間,親戚們都在窺視。喜氣排除了寒冬,逼得我耳鳴。現在我還有什麼遺憾呢,就可以去耕種灞水和滻水了。

賞析

這首詩是韓愈贈給張籍的,表達了對張籍的讚賞和對自己兒子教育的自省。詩中,韓愈通過對比自己對兒子的簡單教育和對張籍的讚賞,展現了對張籍才華和品格的高度評價。同時,詩中也透露出韓愈對自己未能早早獲得爵位的遺憾,以及對張籍能夠繼續傳承文化的期望。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韓愈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人文關懷。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