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齋讀書
出宰山水縣,讀書鬆桂林。
蕭條捐末事,邂逅得初心。
哀狖醒俗耳,清泉潔塵襟。
詩成有共賦,酒熟無孤斟。
青竹時默釣,白雲日幽尋。
南方本多毒,北客恆懼侵。
謫譴甘自守,滯留愧難任。
投章類縞帶,佇答逾兼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出宰:出任地方官。
- 蕭條:冷清,不景氣。
- 捐末事:放棄瑣碎的事務。
- 邂逅:偶然遇見。
- 初心:最初的心願或理想。
- 哀狖(yòu):哀鳴的猿猴。
- 塵襟:世俗的煩惱。
- 共賦:共同創作。
- 孤斟:獨自飲酒。
- 幽尋:隱祕地尋找,指隱居生活。
- 謫譴:因罪被貶。
- 滯留:停留不前。
- 投章:投遞詩文。
- 縞帶:白色的絲帶,比喻詩文。
- 兼金:雙倍的好金,比喻珍貴的回報。
翻譯
出任山水環繞的縣令,我在松樹和桂樹林中讀書。 冷清地放棄了瑣碎的事務,偶然間找回了最初的理想。 哀鳴的猿猴喚醒了世俗的耳朵,清澈的泉水洗淨了塵世的煩惱。 詩作完成後有人共同創作,酒釀好了卻無人獨自品嚐。 有時靜靜地釣魚,白雲下每日尋找幽靜之處。 南方本就多毒物,北方的客人總是害怕被侵害。 被貶謫自甘守節,停留不前感到愧疚難以承受。 投遞的詩文如同白色的絲帶,期待着比珍貴回報更加珍貴的答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韓愈在山水縣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中,「出宰山水縣,讀書鬆桂林」展現了他在自然環境中的寧靜與超脫。通過「蕭條捐末事,邂逅得初心」表達了他對世俗的厭倦和對初心的追尋。詩中的自然意象如「哀狖」、「清泉」不僅增添了詩意,也反映了韓愈對自然的親近和對世俗的疏離。最後,他以詩文自比,期待着知音的迴應,體現了文人間的交流與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韓愈在貶謫生活中的自我堅守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