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氏子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餘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誰氏子:指詩中的主人公,一個離家出走的年輕人。
- 王屋:山名,在今河南省濟源市西北,古代傳說中常有仙人居住。
- 道士:指修道的人,這裏特指在王屋山修行的道士。
- 白頭老母:指年老的母親。
- 翠眉新婦:指年輕的妻子,翠眉形容女子眉毛的美麗。
- 吹鳳笙:指學習吹奏笙,笙是一種古代樂器,鳳笙形容笙的美妙。
- 靈妃媲蕭史:靈妃指傳說中的仙女,蕭史是古代傳說中的音樂家,這裏比喻追求高雅的藝術境界。
- 輕尋常:輕視平凡、普通的事物。
- 貴仕:指高官顯貴。
- 乾死窮山:指在荒涼的山中死去。
- 豈弟:同「愷悌」,和樂平易。
- 罰一勸百:通過懲罰一個人來勸誡衆人。
- 政之經:政治的基本原則。
- 不從而誅:如果不聽從就加以懲罰。
- 友親:朋友和親人。
- 寫吾此詩持送似:寫下這首詩,拿着它送給你。
翻譯
這個既不癡也不狂的年輕人是誰呢?他離家去王屋山稱自己爲道士。 他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站在門口哭泣,拉斷他的衣袖也留不住他。 他年輕的妻子,才二十歲,帶着他回家時穿過市場哭泣。 有人說他想學吹笙,追求像靈妃和蕭史那樣的高雅境界。 又有人說他輕視平凡,冒險追求高官顯貴。 雖然有神仙的傳說,但知道的人都明白那是虛妄的。 聖明的君主和賢能的宰相怎能被欺騙,他在荒涼的山中死去又等待什麼呢? 唉,我真心希望和樂平易,願意去教導他直到最後。 通過懲罰一個人來勸誡衆人,是政治的基本原則,如果不聽從再加以懲罰也不遲。 有誰能憐憫他的朋友和親人,寫下這首詩,拿着它送給你。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個年輕人離家出走去王屋山修道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一些人對於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超脫世俗的嚮往。詩中,韓愈對這種行爲持有批評態度,認爲追求虛無的神仙境界是不現實的,而且對家庭和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爲。他強調了家庭責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提倡通過教育和適當的懲罰來引導人們迴歸正道。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質樸,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