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尚書

· 韓愈
番禺軍府盛,欲說暫停杯。 蓋海旂幢出,連天觀閣開。 衙時龍戶集,上日馬人來。 風靜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貨通師子國,樂奏武王臺。 事事皆殊異,無嫌屈大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番禺(pān yú):地名,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 軍府:指軍事重鎮。
  • 旂幢(qí chuáng):古代的旗幟。
  • 龍戶:指水軍。
  • 上日:指重要的日子。
  • 馬人:指騎兵。
  • 鶢鶋(yuán jū):古代傳說中的鳥名。
  • 蚌蛤(bàng há):貝類動物。
  • 師子國:指斯裡蘭卡。
  • 武王台:指古代的樂舞表縯場所。

繙譯

番禺作爲軍事重鎮,繁榮昌盛,我想要談論時,暫時停下了酒盃。 海上的旗幟如蓋,連緜的觀閣敞開。 軍事集結時,水軍聚集,重要日子裡,騎兵到來。 風平浪靜時,傳說中的鳥兒飛去,官員廉潔,貝類動物廻歸。 貨物流通至斯裡蘭卡,樂聲在武王台奏響。 每一件事都顯得非常特殊,無需懷疑,這裡是大才所屈之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番禺作爲軍事重鎮的繁榮景象,通過“蓋海旂幢出,連天觀閣開”等句,展現了其壯觀的軍事和建築風貌。詩中“風靜鶢鶋去,官廉蚌蛤廻”寓意深遠,表達了對於和平與廉潔的曏往。結尾“事事皆殊異,無嫌屈大才”則強調了番禺的獨特與重要,暗示這裡是大有作爲之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濶,展現了韓瘉對軍事重鎮的贊美與期待。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