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寄陳山人

閒居何處得閒名,坐掩衡茅損性靈。 破夢曉鍾聞竹寺,沁心秋雨浸莎庭。 甕邊難負千杯綠,海上終眠萬仞青。 珍重先生全太古,應看名利似浮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衡茅:簡陋的茅屋。
  • 性靈: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等。
  • 竹寺:指環境清幽的寺廟,因多植竹而得名。
  • 沁心:深入心脾,使人感到清新舒適。
  • 莎庭:長滿莎草的庭院。
  • 甕邊:指酒甕旁邊,代指飲酒。
  • :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七尺或八尺。
  • 太古:遠古,上古時代。
  • 浮萍:水生植物,比喻漂泊不定。

翻譯

閒居何處能得閒名,我坐在簡陋的茅屋中,損耗了性靈。 清晨的鐘聲打破夢境,從竹林環繞的寺廟傳來;秋雨浸潤心脾,灑滿長滿莎草的庭院。 酒甕旁難以承受千杯綠酒的誘惑,海上終究要眠於萬仞青山的懷抱。 珍重陳山人你那太古般的全真境界,應當看名利如同浮萍一般,漂泊不定。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名利的淡泊。詩中,「閒居何處得閒名」一句,既是對閒適生活的渴望,也透露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坐掩衡茅損性靈」則進一步以簡陋的居住環境來象徵內心的孤寂與追求。後兩句通過對清晨鐘聲和秋雨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嚮往。最後兩句則是對陳山人的讚美,同時也是詩人自己對名利的態度:視之爲浮萍,不足掛齒。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

譚用之

譚用之

五代至宋初人,字藏用。仕途不達,長年流寓他鄉。工詩,尤擅七律,長於寫景。有集。 ► 45篇诗文